2023年7月14日
行政長官李家超較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會檢視現時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放寬該計劃的申請門檻。筆者認為「高才通」計劃實施至今僅約半年時間,並非作出放寬的理想時間,而且一旦放寬,將根本性地影響香港社會的人力資源結構,因此任何針對「高才通」計劃的調整,實在不宜操之過急。
人力結構恐傾斜
首先,「高才通」計劃毋須申請人先行受聘於香港僱主,即是申請人一旦符合資格,就可以自由來港居住兩年,慢慢選擇合適的工作。雖然所有申請人必須證明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照顧自己和其他受養人,不致加重香港的社會福利負擔,但這些新增人口並非按照他們擁有的資歷屬於某一行業而獲得配額,這會造成本港的人力資源結構在極端情況下出現傾斜。
舉例而言,現時香港非常需要資訊科技行業的人才,「高才通」計劃勢必吸引大批相關專才來港定居。一旦出現極端情況,數以萬計資訊科技人才透過「高才通」來港尋求機會,這對於香港的資訊科技行業會不會帶來衝擊,導致人才在短時間內由求過於供變成供過於求?這必須考慮。
根據政府資料,「高才通」計劃首年預計輸入3.5萬名高端人才,按照官員披露數字,今年訂下的目標已達。既然如此,當局有沒有很強的理據,在這個時候放寬有關計劃?政府是不是應該留待計劃實施一段時間後,觀察來港的人才類別和數量,然後才決定如何作出調整?
更令筆者感到不解的是,「高才通」計劃推出僅半年,已經有聲音提出要調整計劃申請人必須持有世界百強大學校本部頒發的學士學位的規定。目前入境處接納四個國際知名的大學排名榜的首100位大學學位持有人透過「高才通」申請來港,由於四個獲認可的大學排名榜的着重點有所不同,而且並非每所大學都會參與全數四個排名榜的認證,因此符合申請資格的大學數目必然高於100間,難道這百多二百間世界級大學的畢業生都不足以回應香港的高端人才需求?既然計劃推出半年申請人數已然超標,為什麼政府仍然認為申請門檻在此刻需要放寬?
應避免激化矛盾
政府可能會認為,香港目前部分行業需要的高端人才未必來自世界百強大學,其他高等學府也能培訓出適合香港需要的人才,但就基於這個原因,我們便有必要放寬「高才通」的申請門檻?要知道香港除了「高才通」以外,尚有其他輸入人才的計劃,如果當局要放寬「高才通」,就必須提出理據,說明為何其他輸入人才計劃未能回應香港的人力資源需求。
筆者認為政府應該在「高才通」計劃實施最少一年後才進行檢討。若要放寬有關計劃的申請門檻,就必須證明現行安排未能吸引足夠人才來港,又或者吸引來港的人才過分偏重某個行業,導致其他行業未能吸引足夠人才。同時,當局應該考慮為具備不同專業知識或資歷的人才設立「高才通」的申請配額,確保輸入的人才能充分配合當時香港各行業的人才供求狀況。
「高才通」計劃必須以社會的實際人力資源需要為本,絕對不應該成為容讓內地人士南來定居的捷徑,或者成為內地人才前往海外發展的跳板。當局實在不宜太快針對「高才通」計劃進行根本性的調整,否則必然會向香港社會發出一個錯誤訊號,讓人誤會此計劃只是為了方便某些內地人士南來,而不是為了針對性地充實香港的人力資源。還望當局在積極輸入人才的同時,謹慎處理市民的觀感,避免激化本地與內地群體之間的矛盾。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