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5日

劉健宇

打擊私煙和完善戒煙服務落實煙草終局

本屆政府在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將在本年度內就進一步推展控煙工作進行公眾諮詢,目標在2025年降低吸煙率至7.8%。然而,今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卻在未有社會共識下,大幅增加煙稅,此舉不但催旺非法市場,更無益於保障公共健康。加強控煙工作達致吸煙率下降是社會共同願景,但用錯措施卻只會為黑市製造商機。參考英國及紐西蘭落實「煙草終局」的經驗,控煙工作須以打擊私煙的執法措施為本,加上完善現有的戒煙服務,才能保障公共健康。

加煙稅催旺非法私煙

根據世界銀行於2019年發表的《打擊非法香煙貿易:全球研究中的國家經驗》報告,英國是世上控煙工作的楷模。英國政府認為香煙問題的核心是執法問題,即應大力打擊黑市,而不是盲目加稅。近日,本地智庫第十人政策研究中心舉行的政策研討會上,前海關指揮官及港大榮譽講師關煜群博士,在會上分享一個私煙網站的點擊數據,發現自政府今年增加煙稅後,該網站點擊數急升,反映增加煙稅令煙民對私煙需求大增。

至於由長遠煙草政策關注組委託調查機構進行的「香港控煙問題及政策方向」民意調查亦顯示,有近七成吸煙受訪者認為,本港成年人容易接觸到非法私煙;有八成認同大幅增加煙稅有機會令吸煙人士尋找較低廉的選擇,包括私煙。從數據可見,自2023年2月增加煙稅後,海關緝獲的私煙數字多達2.86億支,較2022年同期的7700萬支大幅增加3.7倍(截至今年4月16日),可見加煙稅只會助長黑市發展,且與外國先進經驗背道而馳。

長遠煙草政策關注組形容「非法私煙猖獗」是本港控煙政策目前正遇到的大山,不優先解決非法私煙問題,其他控煙措施亦徒勞無功,因為所有對香煙產品的限制,都約束不了非法私煙黑市。雖然目前法例訂明買賣私煙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罰100萬元及監禁2年,惟近年有關私煙的法庭罰則與非法走私香煙的收入不成正比,未能產生阻嚇作用。關煜群博士認為,只有將私煙買賣納入為《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的罪行,才能阻止不法私煙集團坐大。

控煙政策以打擊私煙為重

非法私煙除了因為執法問題外,亦與缺乏有效的戒煙服務有關。長遠煙草政策關注組的同一份調查亦表明,近八成受訪煙民認為政府資助的戒煙服務效用不大。要有效降低吸煙率,成功協助煙民戒煙最為關鍵,本港精神科專科黃宗顯醫生指出,從吸煙成癮的角度考慮,全面的戒煙計劃不止是藥物治療,更加應該包括心理治療。

參考英國衞生部近期推出的新措施,英國將使用一系列政策措施達到英國《無煙2030》(Smokefree 2030)的目標。現時英格蘭有超過600萬名煙民,佔全國18歲以上人口約13%(英國史上最低),政府計劃在2030年底前,將煙民比例降至5%以下。英國未來將每年額外預留7000萬英鎊用於「戒煙服務」(stop smoking services),包括更新現有的服務質量標準指南,並提升優質的戒煙服務。

此外,英國衞生部更將向100萬煙民免費派發電子煙套裝,鼓勵他們放棄傳統香煙產品,煙民更可選擇電子煙的款式、味道等。這項措施是根據牛津大學於2022年11月17日發表於考科藍(Cochrane Library)的報告,該研究發現使用電子煙相比尼古丁替代療法,更有可能戒煙至少六個月;而使用含有尼古丁的電子煙,比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戒煙率更高。而紐西蘭亦通過讓煙民從合法途徑購買電子煙等另類吸煙產品以戒掉傳統香煙,該國的吸煙率隨即由2021年的9.4%跌至2022年是8%。紐西蘭除了成為世上吸煙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更有望在2025年前達成其無煙目標。

善用另類吸煙產品

回到香港,政府於去年4月起,禁止進口、製造、售賣、分發及宣傳電子煙及加熱煙等另類吸煙產品。當局正計劃修訂香港法例第60章《進出口條例》,准許以海空和陸空方式經香港聯運轉運另類吸煙產品至海外市場,因為現時有逾70個地區讓相關產品合法進入市場,是很龐大的國際貿易生意。令人震驚的是,日前醫務衞生局竟然矛盾地表示考慮在香港全面禁止管有另類吸煙產品。

從公共衞生角度,以電子煙替代傳統煙,甚至是協助戒煙是國際趨勢,英國、紐西蘭等控煙先進國家正是靠電子煙邁向無煙目標。從公共行政角度,當局必須有很充分的理由才可完全禁止一種產品,當中又須考慮「全禁」的代價和反效果(例如帶旺黑市)。更重要的是,即使是世界上控煙最嚴厲的澳洲,市民仍可憑醫生紙使用電子煙作為香煙替代產品;中國內地則是將電子煙納入監管。假如香港全禁另類吸煙產品,勢必打擊香港人引以為傲的「自由城市」美譽。

控煙是社會大眾的共同願景,港府除了須要加強香港海關及衞生署控煙酒辦的資源,大力打擊黑市外,亦應改善本港戒煙服務。最重要的是多參考國內外成功的控煙政策,以理性、平衡不同持份者利益的措施,包括善用另類吸煙產品,推進香港《煙草終局》。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