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日
本報上周率先披露特首政策組設立56人專家組,獲邀者涵蓋內地及香港政商學界翹楚,包括地產界大孖沙、創科企業高層以至「國師級」學者等。踏入愛國者治港年代,56人名單中不見民主派人士十分正路,但連建制黨派亦榜上無名,就頗令政界意外。
一直以來,各大政黨積極向政府輸送人才,今屆特區管治團隊內便有多名官員來自政黨,惟今次特首政策組延攬專家卻並無向政黨求才。有政黨高層向筆者確認,特首政策組邀請專家組成員的其中一個準則,就是盡量找非政黨人士,故組內一律沒有政黨背景,立法會議員亦只得周文港一人。
有官府中人解釋,專家組淡化政黨色彩,主要因為現時不同黨派人士已獲委任進入不同諮詢架構,他們若要反映民意,早有不少官方渠道,假如專家組搶人時再向政黨埋手,難免被外界批評「內循環」,因此特意邀非政黨精英加入,務求擴闊官方人才庫。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專家任期僅得一年,有別於政府公職通常兩年一任。據知情人士說,有關安排與以往中央政策組的非全職顧問無異,同樣是一年一任。有份獲委任為專家組成員的資優教育諮詢委員會主席陳建強向筆者表示,社會節奏變得太快,委員任期一年一任是非常聰明做法,此舉能讓政府更具機動性,隨時增補委員或改變任命,把民間聲音直接傳遞給特首。
然而,專家組一年只開一兩次會,被質疑難以緊貼社會脈搏。另一委員、曾任中策組全職研究員和非全職顧問的一國兩制青年論壇主席何建宗,期待在一年一兩次大會以外,增設多個小範圍專題討論,聚焦解決問題,也希望專家組更多採納各大智庫的研究建議。
何建宗又倡議專家組除了舉行內部「腦震盪」會議,亦可多與內地學者、尤其是中央智囊交流,協助港府了解國家大政方針,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類似政府諮詢組織林林總總,但市民最想見到的是成果而非研究。假若政府日後採納某某智囊獻策,不妨公開名堂,一來讓社會得悉有關建議花了多少公帑;二來亦可供民間智庫借鑑,避免官民重疊鑽研同一議題,造成資源浪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美方四不一無意 圖哥部長說對話 |
上一篇: | 西方公審俄羅斯 中國預料不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