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1日
天文台昨天首度發出「極端酷熱天氣」提示,意味踏入炎夏,暑期快將來臨,惟立法會議員今年能否唞暑,一度存在懸念,皆因完善選舉制度後,尚有一條《議事規則》未「完善」,令放暑假有違規之嫌。
以往立法會會期通常在7月完結,10月展開新會期。而7月至10月初的空窗期則放暑假。然而,本屆立法會任期因始於1月份,每個會期變為12月完結;根據《議事規則》,同一會期內兩次大會不能相隔超過6周舉行,故唞暑3個月並不符合議事常規。
據筆者了解,為延續暑期休假慣例,議事規則委員會昨天開會建議為條文拆牆鬆綁,取消「6星期內要開會」的規則。預料修規程序可趕在7月前完成。一眾議員有望在炎夏享受悠長假期。
去年立法會曾出現放暑假牴觸《議事規則》第14(1)條提到的「6星期內要開會」規定,當時的臨時解決方案是根據第91條動議暫停執行第14(1)條,克服技術障礙。
今次議規會打算一勞永逸。有委員向筆者透露,昨天會上各委員達成共識,建議取消「6星期內要開會」的限制,有關報告稍後呈交內會,其後遞上大會審議,相信爭議性頗低,能在暑假前通過。
暑期停會的傳統始於港英年代的立法局,原意是讓英籍議員回國唞暑。二十世紀時期,冷氣尚未普及,香港炎熱的氣候確實難頂,坊間流傳十九世紀有不少駐港英兵死於「熱病」,更衍生出Why don't you go to Hong Kong的詛咒式諺語。
時至今天,立法會是否還需要「唞暑」有商榷餘地。建制派KOL屈穎妍曾撰文炮轟,議員擁有約80天有薪暑假是莫名其妙,令議會停頓。有議規會委員慨嘆,有人不理解議員工作,直言修規並非改變議會運作,因過往7至10月間,議員趁毋須開大會頻繁會見團體和市民,各委員會也繼續召開,並非真的悠閒放暑假,必要時主席更有權要求加會。另一委員民建聯陳恒鑌謂,世界各地許多議會每年只開會兩個月,大會會議多寡應視乎需要,議員還需落區和外訪等,工作範疇不只開會。
自從愛國者全面進駐立法會,達致良政善治目標的障礙理應掃清。對於公眾而言,修規讓議員放暑假並非拆除「主力牆」,議會能否排解民生憂難才更為重要。如果議會有一天純粹變成橡皮圖章,即使全天候24小時運作也是徒然。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北都會若要成功 須目的決定手段 |
上一篇: | 香港經濟前景內外交困 慎行外勞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