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1日
香港失業率偏低,最近再跌至只有百分之三,原則上是值得慶幸的好現象,不過有一事不能忽略,香港的勞動人口愈來愈少。政府統計處新一份《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昨天(三十日)公布,今年第一季的勞動人口數目約三百七十七萬,較去年第四季減少逾二萬人,與去年同期比較更銳減近三萬人。至於今年首季就業人士的每月收入中位數為二萬元,較去年末季及去年同期分別增加一千元及一千二百元。
勞動人口持續萎縮,求職需求相應下跌,使得失業率偏低成為「美麗的誤會」。香港的勞動人口高峰期曾達到四百萬人,短短幾年累積流失二十三萬。人手短缺現在已是各行各業的普遍現象,重災區包括醫療界、建造業和運輸業等等,於是輸入外勞的呼聲此起彼伏。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政府會在年中或之前公布建造業及運輸業輸入外勞的措施。
輸入外勞理論上能夠補充人手,問題卻是,處理輕率的話容易衍生勞資糾紛甚至社會矛盾。以政府有意輸入五百名專線小巴司機外勞為例,工聯會屬會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就表明強烈反對,該會發言人林天賦指出,工會代表正收集意見向政府反映,形容有關官員「採取不置可否的曖昧態度」,又譴責輸入外勞程序繞過勞工顧問委員會乃「開壞先例」,如果政府一意孤行,不排除上街請願抗議。林天賦建議當局推出本地勞工就業優先政策,及推行培訓計劃改善人力資源,回應市場需求。
另一邊廂,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及屬會於四月下旬至五月初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逾八成工友反對輸入外勞,擔心影響本地工人就業。工會認為,提供更多勞工保障、在職培訓機會及合理施工期,將能夠解決現時建造業人手不足的問題。
勞動人口愈來愈少固然是一大隱憂,更加頭痛的是疫後經濟復甦不似預期。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繼三月出口按年跌百分之一點五後,四月份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三千三百八十三億元,按年下降百分之十三,遜於預期跌百分之九點三。繼三月進口按年跌百分之零點六後,四月份商品進口貨值為三千七百四十九億元,按年減少百分之十一點九,亦遜於預期跌百分之九點九。四月份錄得有形貿易逆差三百六十六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百分之九點八。政府發言人表示,展望未來,先進經濟體疲弱,將繼續令香港的出口表現受壓,儘管預期內地經濟加快復甦應可緩解部分壓力。
至於內地經濟是否真的能夠加快復甦,尚待觀察,而有一點可堪玩味,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內地十六至五十九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在達到高峰九億二千萬之後下降,去年底降至八億七千六百萬人。縱使整體失業率已經連續兩個月回落,但城鎮青年(十六至二十四歲)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升至破紀錄的逾百分之二十。正當內地青年感到就業困難之際,新能源電池國企「中創新航」傳出一口氣解聘超過二千名應屆畢業生的壞消息,該公司的解釋是「行業面臨諸多挑戰,進行業務調整」,會賠償每人三千元人民幣違約金。這宗事件讓人見微知著,內地疫後經濟復甦同樣不似預期,背靠祖國的香港暫無法獨善其身,要保持耐性及毅力。
香港特區和內地皆呈「弱復甦」跡象,加上外圍因素拖累,前景未敢樂觀。國際知名投資者、有「商品大王」之稱的羅傑斯(Jim Rogers)再次警告,正準備迎接他有生之年見過的最糟糕熊市,因為過去十四年債務增長驚人。羅傑斯認為,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受到威脅,為了壓制通脹飆升,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利率,但不知道利率要漲到多高才可抑制通脹。他預計所有市場都會出現問題,包括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貨幣市場等,必須學會套現或沽空,才可在即將到來的危機中生存下來。
香港經濟前景內外交困,除了必須考慮如何妥善輸入外勞,還要顧及怎樣應對最糟糕熊市的危機,慎防走出了疫情卻一頭栽進另一逆境。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議規拆牆鬆綁 立會暑假照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