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9日
器官捐贈問題近日引發討論,行政長官李家超認為,取消器官捐贈登記個案數字不尋常,形容「先前無登記、現時卻取消」的做法是破壞器官捐贈機制,「簡直是恥辱行為」,對此嚴厲譴責,要求警方調查是否涉及違法。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承認登記系統有缺點,會盡快修補。昨天(二十八日),衞生署推出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系統優化功能,已登記「智方便」人士可以透過新增的「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查閱登記狀況)」服務,查閱自己是否已在中央名冊登記。
行政長官說要警方調查,令人產生一個困惑,究竟取消器官捐贈登記有沒有構成法律問題?另一造成困惑的因素在於,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的網頁原本不設「即時查詢」功能,網頁除了「登記」及「取消登記」之外,雖然還有「查閱資料要求」分頁,惟申請者查閱資料必須繳付「打印費用」,並以郵寄方式收取,不排除有人不記得自己是否列入名冊之內,又無從即時查閱得悉,為免郵寄方式費時失事,索性網上「取消登記」再說。就算已「取消登記」,網頁亦沒有顯示成功與否,說不定因此導致「重複取消登記」。
取消器官捐贈登記居然衍生違法疑雲,連立法會議員謝偉俊也不以為然,他說政府推廣器官捐贈時應給予市民更多自由、選擇和正面資訊,「總不能夠又拉又鎖,又恐又嚇」。
盧寵茂及後已有所釐清,表明市民絕對有權自願取消登記器官捐贈,不會牽涉違法行為,特首的言論主要針對造謠者,譴責有人在網上散播假消息,令市民以為不取消登記便被當作已登記。如今衞生署讓市民透過「智方便」查閱是否曾在中央器官捐贈名冊登記,此舉相信有助於撥開迷霧,彌補了過往難以即時查詢的缺陷。
這次茶杯裏的風波,源於特區政府正與內地研究建立恒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有人擔心不符當初「香港人救香港人」的意願,所以出現取消登記潮。醫務衞生局批評,互聯網上有少數人肆意貶損兩地建立恒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的積極意義,實為蔑視兩地同胞血濃於水及過往各種無私捐獻互助,以至內地無私捐贈器官挽救本港病人生命案例的事實,完全漠視兩地輪候器官病人的福祉,亦曲解國家的器官捐贈及移植的發展和分配制度,強調國家近年來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已有國際矚目的發展,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更獲世界衞生組織和世界器官移植學會高度認可。
談到血濃於水,香港人對於內地的無私捐獻可謂歷史悠久,單計二〇〇八年的汶川大地震已源源捐獻二百二十億元,時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四川省北川縣對香港記者說:「感謝香港同胞對內地抗震救災的支援,這體現了我們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請你向廣大的香港同胞轉達我的謝意。」其他支援事例不勝枚舉,若然兩地建立恒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有一套清晰的指引,預料香港人仍然會甘心樂意繼續貫徹血濃於水的大愛精神。目前的情況則是,相關機制容易造成誤解,搬出民族大義反而令人覺得模糊了焦點。
特區政府官員現在清楚說明了,市民絕對有權自願取消登記器官捐贈,不會牽涉違法行為,衞生署又推出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系統查閱功能,值得正面評價。接下來該做的是,積極宣傳「本地人優先受惠」的概念,只要這個概念深植人心,鼓勵器官捐贈自可順水推舟。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亦在社交平台解釋,本港與內地的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是透過「第二層分配機制」進行,即是捐贈的器官必須先在當地分配給有需要的病人,如果當地沒有合適的受贈者,跨境互助機制才會啟動,器官才會由香港捐贈給內地合適病人,或由內地捐贈給香港合適病人,換言之,互助機制不會改變現時本港遺體捐贈器官分配及病人輪候等安排,呼籲市民毋須過分憂慮。
香港人捐贈器官,優先受惠的是香港人,無法在本地配對才會捐給內地人。這個概念與血濃於水的大愛精神完全沒有矛盾,政府加強宣傳的話,有望遏止取消登記潮。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高球場建屋風向變 政界憂惹司法覆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