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17日

余錦賢 香港脈搏

DQ圖書界線模糊 民間恐掀下架潮

自從審計署上月發表報告點名康文署須加強檢視公共圖書館資料以維護國家安全以來,大批政治書籍被下架,當中包括已故民主黨黨鞭司徒華回憶錄《大江東去》。就連一些政治人物早年撰寫的生活類作品亦遭「連坐」,例如吳靄儀所著的《整餅集》和《金庸小說的情》等。不少市民均疑惑,到底公共圖書館以什麼準則篩選?

特首李家超昨天出席行政會議前見傳媒時,透露公共圖書館決定書籍能否上架的兩大準則:不能違反香港法例;不可傳播不符香港利益的訊息。以往政府回應圖書下架,通常以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作理據,但李家超昨天的說法明顯有所不同,並無提到該批書籍可能違法,僅形容為「不符香港利益」。他更補充,市民仍可在私人書店買到被下架的書籍。

不過,李家超的言論惹來社會無數黑人問號,各界狐疑何謂「不符香港利益」?這條界線是新訂立還是一直存在?如果私人書店藏有被政府視為「不符香港利益」的著作,會否干犯法例?種種疑團有待解答。

有政府中人解釋,公共圖書館的尺度和標準理應比民間書店為高,情況就如某些書籍在法律上容許出版,但因為與官方的道德標準和方向存在一定差異,這類書籍不會獲公共圖書館採購。至於康文署近期把大量書籍下架後,需要若干時間逐一審視,相信稍後會有一套客觀標準,而經檢閱確保「清白」的著作,料可重新上架。

特區政府掌握龐大公共資源,一切舉措皆起帶頭作用,公務員加薪幅度如是,接種疫苗獲「針假」如是……官方過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甚少有「灰色地帶」。可是今次政府DQ公共圖書館內一批作品則只提供含糊條件,恐怕會令大學圖書館、民間書店和各大出版社感到忐忑,斟酌應否跟隨當局做法把敏感書籍或惹火人物著作刪走。這種「有殺錯,冇放過」的風氣一旦在文化界蔓延,對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沒半點好處。

回首《港區國安法》2020年頒布之初也被指紅線過闊,惟隨着法庭陸續判案,市民逐漸捉摸到禁區何在。然而,高官如今彈出一條「不符香港利益」的「灰線」,又令公眾墮進五里雲霧。唯盼當局早日有個清晰說法,讓各界有規可循。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