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2日
不經不覺,當局已舉辦了8次立法會前廳交流會,惟最近幾場不算「賣座」,不少代議士暗自斟酌,官員在議事堂外與議員的互動是否還有完善空間?
最近筆者聽聞有議員私下討論,容許政府高層級官員恒常於立法會周三「大會日」自由進入宴會廳,與議員共晉午餐,變相新增一個交流場合。有立法會行管會成員證實聽過相關建議,認為技術上可行,值得考慮。
政府每月一次派出高官到立法會參加前廳交流會,雖然有一定捧場客,但出席議員人數呈下跌趨勢。有資深議員坦言,交流會起初其中一個主要功能是讓議會新丁有機會認識官員,在較輕鬆的氣氛下互動。同時,官員也可向新議員詳解自己負責的具體政策範疇。然而,隨着頭幾次交流會達到目的,「破冰」的「歷史任務」可謂已完結。
有議員直言,現時交流會的形式有不少值得改善的地方,例如前廳空間不算寬敞,湧入數十名議員及官員後,各人的座位距離相當緊密,儘管活動通常分成3至5組圍圈討論,可是由於各組位置太近,常常出現疊聲。
近日有議員提議,除了每月一次的「前廳會」,不如在每逢星期三召開立法會大會的日子加設「午餐會」,歡迎問責官員及常秘等較高層級官員進入立法會宴會廳,一邊享用午膳,一邊與議員自由交談。
據悉,部分議員偶爾會邀約副局長和政治助理等到宴會廳共晉午餐。經民聯陸瀚民就說,若然官員能恒常到宴會廳用膳,增加與議員的互動,相信會受到大家歡迎。
那麼官員用餐的花費應由誰來找數?其實周三議員午餐採用自助餐模式,由全體議員「夾錢」。有行管會成員向筆者引述秘書處統計,本屆立法會周三自助午餐的平均用餐人數只有約65人。本身是行管會成員的資深議員陳健波指出,宴會廳每次均準備全體議員(89人)的食物份量,就算多幾名官員加入用膳,也不會造成額外開銷,因此贊成恒常舉辦有官員出席的午餐會。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訪港時叮囑,香港行政和立法機關要有良性互動。如何進一步創造更多溝通渠道,而非變成形式主義,是行政立法雙方的共同課題。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優化預算案3建議 |
上一篇: | 復常鑰匙復信心 民營經濟做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