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
全球呼喚「去美元化」的熱度罕有地上升,從中國到印度、巴西到阿根廷、中東到東盟,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推動減少依賴美元。隨着愈來愈多經濟體採用本身的貨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和投資,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金融秩序及貿易體制正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其中必定有不同利益的激烈碰撞,但在建構新秩序時,也會孕育新機遇,香港甚至可從中塑造出新角色。
去美元化趨勢加快,一方面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惟這種百年未遇的大變局,同時意味着大國博弈變本加厲,令原已複雜錯綜的環球政經形勢更難預測。
正在中國展開國事訪問的巴西總統盧拉,周四在總部位於上海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NDB)致詞時,毫不忌諱地質疑為何所有國家都要採用美元進行貿易結算和跨境融資,而人民幣或其他金磚國家貨幣又何以不能成為國際結算及融資貨幣?他認為,世界各國對使用美元習以為常,但二十一世紀可以做不同的事。
盧拉並非空口講白話,成員包括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和南非的金磚國家,不僅在貿易往來中加強使用本幣,還積極研究創建金磚貨幣和支付系統,力求進一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相關建議將提交八月於南非舉行的金磚國家高峰會議討論。而比盧拉先一步訪華的法國總統馬克龍,除發表一番歐洲「戰略自主權論」引起國際嘩然,還建議歐洲減少對「美元治外法權」的依賴。另一邊廂,馬來西亞首相安華近日親口證實,上月底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時,曾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倡議成立亞洲貨幣基金組織,明顯要與歐美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分庭抗禮,中方對此反應積極。
政治與經濟上皆有求變的決心,全球去美元化之勢漸成,但要在可見未來動搖美元的霸主地位,則難乎其難。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顯示,全球貿易約有一半以美元計價,遠高於美國在國際貿易中僅約一成的份額。另外,美元在環球央行外滙儲備中的比重近年雖有所下降,惟仍接近六成,超過其他貨幣的總和。
不過,動搖美元信心的變故已悄然出現。俄羅斯去年二月揮軍入侵烏克蘭,美國隨即對俄實施連串嚴厲制裁,既切斷該國使用美元的渠道,又凍結俄羅斯央行資產,充分彰顯山姆大叔隨時隨地都可拿美元作武器。警鐘一響,許多國家意識到在經貿及金融領域過度依賴美元並不明智,盧拉提及「二十一世紀可以做不同的事」,說穿了就是以俄為鑑,致力尋找繞過美元的替代方案,以降低經濟和國家安全面對的威脅。
人民幣去年底超越歐羅,成為巴西央行第二大儲備貨幣,但在全球外滙儲備中比重依然只佔百分之二點七,國際化進程長路漫漫,歸根究柢,中國仍實施嚴格資本管制,對擴大人民幣使用範圍始終是一道障礙。以中國在全球貿易所佔份額和重要性,多用人民幣結算順理成章,可是收款方以人民幣進行投資或融資時,難免因資本管制而深感不便。從這點着眼,香港作為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既可充當中國阻隔外圍震盪的防火牆,又能藉着去美元化蔚然成風、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而得益,應把握機遇,全方位吸引外商在港進行人民幣貿易結算及投資人民幣計價資產,帶動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上一層樓。
世界多國除了日益關注過度依賴美元的潛在風險外,聯儲局去年啟動激進緊縮周期,溢出效應也令許多新興國家叫苦連天,即使所處的經濟周期截然不同,為防貨幣貶值資金外流,多國央行仍被迫追隨美國收緊貨幣政策。惟經過連番加息後,美國終於自食其果,矽谷銀行(SVB)及Signature Bank於三月上旬接連倒閉,觸發地區銀行風暴。
隨着聯儲局迅速推出緊急融資工具應對危機,中小型銀行困局表面上顯著紓緩,但湧進金市避險的資金並未流走,金價且一舉突破二千美元大關,逼近歷史高位;反觀美元,不論數據榮辱皆呈單邊走弱勢頭。美國經濟衰退壓力與日俱增、市場憧憬減息自然是重要的原因,而當去美元化的傾向轉強,全球央行或多或少加碼增持黃金,也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大國較勁,去美元化不過是其中一條戰線,美國又怎會任由自己的霸權旁落,必定在仍掌握優勢的領域伺機反擊,牽引出更多圍堵與對抗,環球格局將更加波譎雲詭,大大加劇市場風險。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盧文端一言激起千重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