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5日

社評 社評

芬蘭加入北約 中國亦有隱憂

申請時間不足一年,北歐國家芬蘭成功獲准,昨天(四日)正式加入北約,成為第三十一個盟友。對於西方來說,芬蘭入盟堪稱如虎添翼,北約的勢力範圍不單是多年來持續東擴,現在更進一步北擴,與俄羅斯接壤的邊界霎時大幅增加一千三百多公里。對於俄羅斯而言,這是嚴重國家安全威脅,莫斯科揚言加強在其西部和西北部的軍事部署,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還說,此事可能令俄烏衝突升級。

芬蘭剛剛舉行大選,總理馬林(Sanna Marin)領導的執政社民黨落敗,立場偏右的民族聯合黨勝出,五十三歲的黨魁兼前財長奧爾波(Petteri Orpo)將接任總理,承諾首要任務是修復國家經濟。曾經是全球最年輕總理的馬林(當時三十四歲,現年三十七歲)本來在帶領芬蘭加入北約之事上甚得民心,不過由於經濟政策表現欠佳,另外又流出其尋歡作樂的短片引起爭議,結果連任失敗。儘管芬蘭政權更迭,但加入北約得到八成民意支持,亦是跨黨派共識,所以奧爾波上台後,不存在任何變數。

北約成員多了一個芬蘭,整體歐洲的屏障有所鞏固,特別感到寬慰的是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芬蘭未加入前,直接與俄羅斯接壤的就是波羅的海三國,若然俄軍突襲蘇瓦基走廊(Suwalki Corridor),一條連接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與白羅斯之間的六十五公里長地帶,可切斷波羅的海三國與波蘭及其他北約盟國的聯繫;現在情況截然不同,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與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距離不足七十公里,隨時能夠伸出援手。眼下整個波羅的海儼然已是北約「內海」,俄羅斯名城聖彼得堡彷彿受到「包圍」。

芬蘭半個世紀以來保持中立,觸發其決定申請加入北約的主因是俄羅斯去年二月入侵烏克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歡迎芬蘭入盟之時稱,這是歷史性的一天,並不忘譏諷道「多謝普京」。北約壯大,首當其衝的無疑是俄羅斯,但有一點不能忽略,對於中國來說也有隱憂,原因是北約有意「踩過界」,從大西洋伸手到太平洋。

北約去年在戰略文件把中國寫成「系統性挑戰」,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日前接受英國傳媒訪問時表示,北約是一個區域性組織,有明確的地理界限,因此應在界限範圍內活動;但現在北約偷偷擴大活動範圍,試圖在亞太地區擴大影響力,除與日韓建立網絡安全卓越中心,北約或有聯繫其他實體。傅聰認為,作為防禦性的組織,北約應在地理界限範圍內活動,任何發生在北約防禦區域之外的事情都與之無關。

北約陣營增添一個成員國,擴大活動範圍的企圖相信變本加厲,而且事實上,芬蘭外長哈維斯托(Pekka Haavisto)透露,將探索與日本進行安保合作的可能性,又說「有必要傾聽受中國威脅的日本的關切」。

既然北約執意擴大活動範圍,配合芬蘭緯度甚高的地理位置,那麼各國覬覦的「北極航道」很可能再有一番龍爭虎鬥。若然申請待批的瑞典也爽快成功獲准(目前的障礙在於土耳其和匈牙利),北約完成北歐最後一塊拼圖,北極控制權之爭尤其充滿對抗性。

較早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會晤,兩人討論的議題除了俄烏戰爭之外,還包括合作開發「北方海路」(Northern Sea Route),一旦成事,將為全球航運帶來顛覆性影響。中國一直有開發「冰上絲綢之路」的構思,指的是穿越北極圈,連接北美、東亞和西歐三大經濟中心的海運航道,相比於傳統航道, 穿越北極圈可以縮短三分之一的航程。隨着全球氣候變遷,北極圈不再長年冰封,愈來愈適合船隻航行,與此同時,北極圈變得「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中俄合作開發「北方海路」,恐怕又會惹來西方百般阻撓,充當前鋒的也許就是非常接近北極的北約新成員芬蘭。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