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7日
今年2月學校午膳供應商「活力午餐」因涉食安問題,被勒令暫停供應飯盒服務兩天,超過10萬名師生、多達200間中小學受影響。「活力午餐」事件暴露了學校招標制度僵化,製造大財團壟斷的情況。目前學校的招標制度促使了大財團壟斷學校飯盒供應服務。價低者得的模式,通常遊戲規則是第一輪招標,會有一些中小企參加。但是大財團可以透過「價低者得」的模式去爭取合約。而且大財團有很多配套設施,中小企根本不能和大企業競爭,所以招標必然會出局。
那麼核心的問題是︰為什麼學校的膳食服務要採用這樣的公開招標模式?是否應該因地制宜,讓學校自行訂定膳食政策?因為膳食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讓學生學習衞生的重要性。目前香港這種飯盒招標模式製造了一個問題︰就是製造大量塑膠垃圾,根據教育局資料,香港目前約有35萬名小學生,試想想一天全港學校會製造多少個飯盒垃圾?如果減少使用塑膠飯盒餐具,從一個減廢角度看,應該逐步取締學校吃飯盒的安排。尤其現在學生人口下降,更應該鼓勵學校在校內設置飯堂,讓學生學習衞生等措施。甚至乎應該是18區每一區設有社區模式的飯堂去支援配合。很多辦學團體,例如東華三院、聖公會和保良局等,他們經營一系列的附屬學校,也可以透過他們自身的社企提供膳食服務,而不需要透過一個繁瑣的招標過程。
香港招標過程現在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根本不是「目標為本」,而是「招標為本」。招標最後的結果就是大財團的壟斷。大財團壟斷對學校教育質素是不健康的,所以應該廢除目前不正常的招標制度,教育局應該與辦學團體商量,尤其是幾個大型的辦學團體,他們如何透過不同模式直接提供膳食,既可以減少廢物,還可以處理廚餘問題,從而形成一個廚餘回收的生態系統。我覺得政府推動「校本管治」是浪費時間,因為教育局已經有很多規條,學校校董會根本沒有什麼真正的權力去規管。有些學校管理階層甚至拿出教育局的規條來拒絕校董會提出的建議。所以目前這種校本管治是不能夠令教學多元化和改善教學質素。
除了飯盒招標外,還有一個教科書問題。目前政府也是不容許辦學團體採用自家的教科書,要用第三方出版社。舉例,東華三院若果開設一個出版教科書式的社會企業,便出現利益衝突。東華三院的學校不可以使用東華三院出版的教科書,這是一件十分荒謬的事。結果是目前全香港教科書基本上是畸形發展。教科書出版商不知是否可以用「無良」來形容。例如他們用很重的紙印書,小學生的教科書基本上是「以重為本」。所以小學生書包的重量驚人。甚至乎十多年前政府推動的電子教科書,根本寸步難行。目前香港小學仍然是紙本教育,我覺得工作紙和練習簿用紙是對的,但是教科書是否要年年改版?是否用電子書可以節省教科書的成本?甚至辦學團體應該直接出版教科書,減輕家長負擔的壓力。這些教育局有沒有去研究?有沒有去跟進?
現在香港教育制度基本上是完全失控,無人駕駛,教師質素下降,教科書愈來愈重,電子教科書實行遙遙無期,整個教育體制之荒誕和荒謬,香港是眾多發達經濟體系裏最差的一個;就是因為香港長期沒有好好去檢視和教育相關的政策和條例。教育局經常五花八門地發明一些很怪的項目,例如現在學校裏面推動的STEAM教育,教學目標是什麼?若果學生連基本數學都未學好,教STEAM又有何用呢?所以這種官僚形式主義已經蔓延至香港整個教育體制。
膳食招標制度正好反映了這個問題,但似乎看不見目前有任何改革和檢討的動力,仍然是見步行步、見招拆招。活力午餐這次問題只是暴露了目前的一個狀況。香港教育若不大刀闊斧地改革,香港的教育質素不會提升。花很多的錢去弄一個更差的教育模式出來,受苦的是社會的下一代,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不應該讓這些事情繼續發生。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啟德廿五年,我們學到了什麼? |
上一篇: | 如何看待中央政府過去五年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