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6日
去年,中國人口60年來首次下降,全國出生率降至歷史新低,中國不斷加深的人口危機可能對經濟增長構成深遠影響。中國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總人口下降85萬,至14.118億,低於上年同期的14.126億。去年,中國的母親生育了956萬名嬰兒,從2021年的1062萬人下降了9.98%,這意味着全國出生率從2021年的每1000人有7.57人,降至每1000人只有6.77人。中國政府規定只有已婚婦女才可以合法生育,但隨着近年來結婚率和出生率處於歷史低位,四川省當局重新修訂了2019年的一項規定,以納入想要生育的單身人士。
從2月15日起,四川省已婚夫婦和任何想要後代的個人(不管是否結婚)都可以向政府登記。四川省衞健委在一份聲明中說,這項措施旨在「促進長期和平衡的人口發展」。然而,許多女性不願多生孩子不是因為未婚的限制。在中國這樣一個高度重視家庭價值觀的國家,大部分人的觀念認為夫妻應該在生孩子之前就結婚。而社會出現的「躺平」熱潮,不願意結婚生子的情況不斷增加,中國首次結婚的數量也在下降。去年首次結婚的人數下降到1160萬,比去年下降了近70萬,遠低於2013年2390萬的峰值。
准未婚產子衍生社會問題
這項政策意味着未婚生子的合法化,但措施內容本質上沒有保障未婚母親的任何權利,相信並不能增加女性的生育意願。隨着首批未婚子的戶口登記帶來的嬰兒人口增加,增加的邊際效應會銳減,可能產生短暫的增加但很大可能這種刺激並不持久,無法對生育率提升起到決定性和對生育人數提高的作用。
而且對未婚生子的女性的子女而言,歷經父母分離的兒童有較多的行為問題及心理問題,較易遭遇意外事故,且學業成就較低(Allison, 1999)。大量的研究證據顯示:在童年及青少年期歷經家庭缺失的人,成年後也較難建立穩定且親密的人際關係(Wadsworth, 2000),可能會造成惡性循環,令到日後無論結婚與不結婚的婦女都不願意生育,這可能會造成未來結婚率的下降並且危害生育意願。當然,內地非婚姻的生育只佔很少數,香港則大約是7%左右,若與其他西方國家相比,非婚姻的生育約佔50%,這種生育現象分別包括很多文化和生活習慣原因所造成。
在中國生育率較低的原因,一方面是沒有建立起生育友好的支持性環境,難以將女性生育意願轉化為生育行為。在中國絕大部分適婚適育年齡的女性有生育意願,但是家庭養育成本較高、女性的家庭職業兩難選擇與新一代家庭和婚姻意識形態的轉變、婚姻和育兒時間的推遲等原因降低了生育率。
經濟壓力大不想多生兒女
另一方面是由於過去3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中,中國家庭對未來的收入預期更低,許多家庭不得不依賴老人參與撫養後代來保證父母雙方的收入穩定,在高強度的社會壓力下,多生孩子變得遙不可及,一項調查結果顯示,80.4%的受訪者不願生育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壓力。在西方國家,如意大利和法國等地,國民對婚姻的觀念和政府對生育的照顧都比內地更進取。
綜上所述,這項措施忽略了提高生育率的根本條件,我們應該回到促進人口增長的自然健康發展的軌道上,用根本有效的促進方式,提高生育率。一些省份正在為生育更多的孩子提供更多的現金獎勵,但考慮到撫養孩子的相關成本,包括食物、衣服和教育等,這似乎還不夠。而設立涵蓋婚戀、生育、教育、住房、養老、社保等方面的連續支持,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和社會資源配置,才能從全面保障家庭發展,營造結婚育兒友好型環境,提升家庭的生育意願和社會整體的生育率。使人民對國家充滿希望,並且快樂地生活,才是鼓勵生育的王道。
葉兆輝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白逸銘為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研究助理
參考文獻:
Allison, P. D., & Furstenberg, F. F. (1999). How marital dissolution affects children:
Variations by age and sex.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5, 540-549.
Wadsworth, M., Maclean, M., Kuh, D., & Rodgers, B. (2000). Children of divorced and separated parents: Summary and review of findings from 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in the UK. Family Practitioner, 7, 104-109.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公務員應該具備的核心價值 |
上一篇: | 城市規劃必須讓市民有幸福感和獲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