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8日
前、昨兩天,內地民眾都在熱議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中共二十大報告,本港和海外輿論對二十大也非常關注。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二十大與香港到底有多大關係?「門道」究竟在哪裏?
依筆者看,習近平總書記談到「一國兩制」時,有兩句說話很值得關注。一句是:「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有一句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這兩句話可以概括為「兩個支持」。
作為中共最重要的代表大會,港澳話題不可或缺,但也不會佔用太大的篇幅。香港不少居民對內地的話語體系不太熟悉,也鮮有人去深入研究。其實,五年一度的代表大會最重大、最主要、最關鍵的就是大會報告。報告的用詞非常考究,此次報告中「兩個支持」其中蘊含着為港澳賦能的深刻內涵。
「支持」的含義很豐富
在內地的官方話語體系中,「支持」是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詞彙。也許有人會認為,「支持」是套話、官話、空話。其實完全不是;「支持」的含義很豐富,至少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第一,給予道義上的支持。主要是表明立場和態度,也就是「聲援」的意思,雖然沒有什麼具體的實惠,但可以形成一種聲勢。
第二,給予平等競爭機會的支持。比如,國家第四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不僅面向內地,也面向港澳,這也是首次對港澳地區開放名額。又比如,中央有關部委出台政策,允許香港高校和科研機構申請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人們稱之為「科研資金過河」。
第三,給予普惠政策的支持。比如,2017年,在習近平主席親自關心下,中央有關部委出台便利港澳台居民赴內地學習、工作、定居的政策。在內地工作的港澳台居民,可以和內地居民一樣購買社保和公積金。
第四,給予特殊政策的支持。最典型的事例是2003年沙士過後,為了刺激消費,支持香港拉動經濟,《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出爐。
第五,給予人力物力財力的全面支持。比如,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後,習近平主席發出援港抗疫的最高號令,「香港所求,中央照單全收」,從運送醫療物資、生活物資,到派遣醫療隊;從派出專家組指導,到派出施工隊伍建設方艙醫院,不遺餘力,全力以赴。這樣的支持力度最大、覆蓋面最廣。
中央有意為香港解難題賦能
習近平總書記講到的「第一個支持」的思考路徑和發展脈絡是:「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這說明,中央有意為香港解決內部問題賦能。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了香港「八大中心」定位,中央若在八個方面為香港賦能,必能令香港發展進入新境界。
比如「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建設。過往,在中央支持下,「滬港通」、「深港通」為香港金融業擴大了業務範圍,香港還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下一步,隨着內地經濟發展,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旺盛,定會對香港開放更多的金融合作項目,這些都會變成「真金白銀」。
又比如「國際航空樞紐」建設。香港地域狹窄,修建大型機場受限,中央允許香港與珠海合作建設機場,這是一個良好開端。如果把思路再打開一下,這種合作模式還可以在大灣區廣東一方複製。香港優質的航空服務與內地資源優勢相結合,就會讓香港航空業「借地生財」,大大拓展業務範圍。
除了經濟領域之外,在破解民生難題上,中央為香港賦能也有很大空間。比如,香港最突出的民生難題是「住房難」、「供地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明確「共同家園」的概念。也就是說,港人今後生活工作的空間不會局限於香港,而可以向大灣區的廣東9市拓展。此前,中央授權澳門特區管理橫琴部分區域,令不少港人眼熱。那麼,如果香港與內地的合作融洽,不排除今後中央會授權香港特區管理某一塊區域,香港的可用地面積增加,也會間接地緩解「供地難」的狀況。
二十大報告涉及的是大方向、大原則,不會涉及具體事項;但香港各界不妨深入分析一下,找到發力點,假以時日,必能令中央的「支持」化為具體的政策紅利。
中央有意為香港「融入」賦能
習近平總書記講到的「第二個支持」,涉及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也預示着中央今後會為「融入」賦能。
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往來,受制於疫情已經兩年有餘。這種狀況不可能維持太久,一旦疫情結束,「融入」必然加快節奏。為了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相信中央會出台政策,推進「融入」提速,香港也應及早謀劃,在「融入」過程中,發揮香港所長,既貢獻國家,又發展自身。
比如,前海的定位就是面向香港,是為香港提供了一塊「試驗田」。在這塊「試驗田」裏,香港可以「先行先試」。香港與內地要打破制度藩籬,要實現規則對接、標準對接,香港應主導整個「試驗」過程,激發創新活力。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僅僅是香港向內地挺進,還包括香港與內地「併船出海」,一同遠航。「中國製造」、「中國建造」聲名遠揚,實力不可小覷。香港的專業服務在全球享有良好聲譽。香港若在金融、會計、法律服務等方面與內地企業合作,攜手闖國際市場,一定會把香港專業服務的蛋糕做大。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還意味着香港可以在國家擴大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國家「雙循環」戰略,難點在「外循環」,香港作為「超級聯絡人」,可以在引進資金、技術、人才方面繼續發力。以上這些領域的合作,相信都會得到中央的支持。這些支持有的是單方面的,有的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全方位的。
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兩個支持」的大前提、大動力是什麼?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前天下午在參加廣東代表團討論時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審時度勢、果斷決策,採取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制定香港國安法、修改完善香港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等,有力打擊了反中亂港亂澳勢力,一舉終結了香港維護國家安全「不設防」的歷史,推進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港澳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對港澳「兩個支持」釋放的訊號十分明確,香港社會各界應該意識到,隨着香港實現由亂到治、正在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中央真心實意地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內部治理難題。因為,中央確信,「愛國者治港」已經落到實處,香港與內地的對抗情緒大大減弱,配合度日益增強,給香港的支持不會被「誤讀」,也不會付之東流。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發揚檔案事業促進文化歷史傳承 |
上一篇: | 長新冠兒童待援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