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9日

社評 社評

入境限制不放寬 谷底經濟續失血

中國政府與西方社會的防疫手法截然不同,作為「中西橋樑」的香港陷於兩難局面,既要順哥情又不想失嫂意,慌失失多個月,何時通關和怎樣通關仍未有答案。新冠疫情延續近三年,各行各業的經濟活動停滯不前,尤其國際金融事務受到重重掣肘,商界愈來愈焦躁不安。特區政府雖然多番強調爭取通關是首要任務,事實卻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行政長官李家超自認「是個心急的人」,那就該盡快以具體行動釋除商界疑慮,挽救香港免於「人財兩失」。

向來低調的九龍倉集團高級顧問吳光正也不吐不快,昨天撰文指出,香港這國際中心之入境如不暢通、不便捷,與他地脫節,便已失去國際中心之實。香港之「內向」已經一段長時間,香港絕非「內向型」,香港的成功並非溫室培育而出,愈溫室,體制愈弱,不少人有本地自廢武功之感。他擔心目前的狀況吸引不了也留不住人才,令許多居港人士也離開香港。

同於昨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政協常委唐英年在一個論壇上亦談到「內向」問題,表示本港應研究對疫情的調控,未來何去何從,形容香港若果只靠「內循環」,則會「內出血」,建議政府與內地商討盡快通關。唐英年認為,內地經濟容量大,可以內循環,經濟容量遠遠大於香港的七百萬市民,香港必須對外經濟交流,包括與內地及國際交流。

既然是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就繼續打國際賽。新加坡這個長期競爭對手顯然乘着香港嚴厲防疫設限自綁,目前擺明車馬積極「搶生意」,該國不但推出吸引人才的種種工作簽證方案,儼然與李家超多次提到的「搶人才」打對台,他們甚至刻意於十一月二日至四日舉行「金融科技節」,剛好與特區政府打算在十月底至十一月初舉行的「香港金融科技周」撞期。外國的金融科技專才屆時面對「二選一」,新加坡的優勝之處是不設入境限制,而抵港人士卻須檢疫隔離。立法會金融界議員陳振英指新加坡明顯想趁香港弱勢,爭取更多生意,拓展金融科技機遇。

商界的焦躁不安亦見於樓市方面,身為中型發展商的自由黨前主席田北俊表示,旗下收租物業的收入在過去六個月全線急速下滑,九七年至今從未試過,警告本港樓市已到了臨界點,政府須認真考慮「撤辣招」救市。田北俊還透露,很多外國租客取消租約,原因是他們工作的公司移離香港,就算減租也留不住,另一方面卻無新客源補充。

是否「撤辣招」救市不妨從長計議,但外國公司離港始終是絕不健康的趨勢,香港嚴格的防疫措施必然是「趕客」的主要原因之一。反觀出入境不再受限的外國社會,逐漸踏上振興經濟的步伐,以美國為例,在剛過去的四天勞動節周末長假期,機場旅客安檢量達八百七十六萬人次,超過疫前水平,被視為航空旅遊業復甦的里程碑。

中華廠商會會長史立德一再促請港府取消海外入境人士酒店檢疫,改為「零加七」方案。他直言本港營商環境已跌至谷底,希望政府為商界提供「逃生門」。持此意見者包括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他說恢復國際通關是重振經濟元氣、「搶人才」及「搶投資」的必要元素,港府要盡快制定時間表及路線圖,只要有科學數據支持,第一步該由「三加四」放寬至「零加七」,再按實際情況繼續鬆綁。

商界集體表達強烈訴求,反映香港若要挽救經濟已到了刻不容緩的關頭。現時流行的新冠變種病毒沒有引致太高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何況輸入個案只佔甚低比例,放寛入境限制不應理解為忽略公共衞生。

新政府上台以來,並非沒有放寛限制的動作,撤銷航班熔斷機制是其一,檢疫隔離日數改為「三加四」是其二,奈何力度不夠,對於香港這個開放型經濟體而言可謂「為德不卒」。香港成功之道是左右逢源,門迎東西南北客,廣納四方八面財,繼續「自閉」的話,谷底經濟難以復甦,失血不止。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