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18日

丁望 思維漫步

大陸第二次軍演 台灣西線無戰事

8月15日,陸方東部戰區第二次對台軍演,主項目是戰備警巡,這是實戰化的演習和訓練。

台方的陸軍,也有反登陸等項目的操演,18日有海軍的「空層空域」實兵操演。9月5日,屏東預定有陸、空軍的「聯勇操演」,將出動雲豹裝甲車、迫擊炮和超級眼鏡蛇直升機。

兩岸處於軍事對峙的緊張狀態,但還不致演變為全面戰爭。台島「西線無戰事」、東岸無戰火,或許是三幾年可期的願景。

訪台有爭議 仍各說各話

今年第一次的對台大規模軍演,於8月4日到10日在台海域6個板塊進行,主項目是「封控」,即封鎖控制台島。這是「圍而不攻」的戰力測試,其背後有封鎖迫降的政治攻勢。這種軍演,可解讀為重溫國共內戰(1946-1949)「圍困長春」(1948)的歷史經驗,測試日後攻台可能的一個選項。

第二次軍演以戰備警衞、巡防為主,是對上次軍演的補充,警巡演練中發射了東風系列彈道導彈。

兩次軍演都是對美國國會議員訪台的反制。

15日,陸方國防部發言人稱,14日美方參議員馬基(Ed Markey)等「竄訪中國台灣地區」,違反「一中原則」,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東部戰區在台島周邊海空域的戰備警巡和實戰化演練,「是對美台勾連挑釁的堅決回擊和嚴正震懾」。

16日,中共中央台辦宣布,把蕭美琴(台駐美代表)等7人,列入「台獨頑固分子清單」,連同上次的3人共增至10人。

美議員訪台的糾結,無法以理性對話的方式緩解,處於各持己見、各說各話的紛亂。北京強調不能「掏空一中」和「縱容台獨」,華盛頓辯稱「一中原則」未變、不支持台獨、反對以武力改變台海和平現狀;台北則聲稱「不激化衝突,不挑起爭端」,護衞台灣的自由和民主。

建回顧機制 兵棋推演熱

陸方持續的對台軍演,對台方、西方都有「警告」的意涵,對「不聽招呼」強要訪台的美國政要和台獨分子施壓,以達致「震懾力」。

就對政治宣傳而言,「清單」不大可能鼓動台灣民眾,發起反民進黨政府的社會運動,形成倒台的壓力。

陸方軍演的影響,主要在統派一邊,急統派、從國民黨分化出來的統派政黨,可能頗受「鼓舞」,有助於陸方「統一戰線」的發展,但要形成「圍困長春」時那種逼守軍投降的「統戰力量」,恐怕仍不足夠。這就是陸方可能不急於短期內全面武攻的一個原因。

軍演較大的影響,是島內的官方、軍方、學界,對未來陸方武統模式的推演、對台方防衞的選項比較分析;台、美、日的智庫,則有兵棋推演(又稱模擬戰爭,Military Simulation)之熱。

軍演一方面展示了「圍而不攻」的圍島封鎖模式,另方面也釋放了一系列武器數據。台方運用收集的數據,建立「回顧機制」(AAR, After Action Review)。

15日,台北中央通訊社稱:「除研析中共對台軍演恫嚇、認知戰、資訊戰等手法及態樣,也藉此研議國軍未來應處方式,納入相關規劃參考」。

所謂「回顧機制」,本欄的伸延解讀是:與寫學術論文(尤其是博士文體)的「文獻回顧」有點相似。「文獻回顧」是以回顧的視角,就相關的研究話題,羅列各地名家或代表性著作的論點,略加比較分析,提出引述者的認同或異見,以助研究論文大框架的建立。

關乎戰爭與和平的「回顧機制」,是指事件之後、某一軍事行動之後的回顧(場景回視)、檢討,包含專業性的思辨、評論,在比較分析中道出自己的發現、推理。兵棋推演是「回顧機制」的一種遊戲。

對陸方軍演的「回顧機制」,諒以數據分析為主,以推演未來的防衞模式策略。研究者如有現代史(1912-1949)、當代史(1949-)的視野,應包含對歷史經驗和「戰例教訓」的回顧、聯想分析,諸如對「圍困長春」的認知。

兵棋推演的內容,是台灣模擬戰爭,涉及陸方的武攻、台方的防衞和雙方的政治動員、戰略及戰術設計。美國名校麻省理工學院(MIT)和美國海軍學院的兵棋推演,被視為參照價值較高。當然,這都是「紙上談兵」的假想,推演的開戰時間2027年或2036年,也未必「靠譜」。

台方和西方 價值觀認同

就台海的戰爭與和平而言,西方受2月俄侵烏事件的影響甚大。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歐盟和其他絕大多數西方國家普遍「省悟」,一致反抗軍事大國侵略,援助弱小國家烏克蘭;也關注波羅的海3小國(原蘇聯加盟共和國),護衞其自由民主體制和經濟發展成果。

這種「省悟」,提升了他們對台灣維持和平現狀的關注度,大量政界人士訪台。歐洲議會副議長畢爾、法國參議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葛里歐、捷克國會訪問團、瑞典國會訪問團和立陶宛幾位部長等,在今年有過訪台之舉。

日本的「友台」團體日華議員懇談會,將由會長古屋圭司率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台,預定的時間是8月22日至24日。

到訪台灣者都表示,要增強與台方的經貿、文化交往,關注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晶片的全球供應鏈保障;也強調與台方有共同的價值觀,對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的認同,增加了彼此的凝聚力。這是與陸方的主要分歧。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