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7日
25年過去,轉轉折折香港再次啟航。
明顯地,與四小龍年代,和香港經濟起飛的時候相比,我們的競爭力不及從前,原因複雜多樣?在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值得我們檢討深思。
地理上,香港一直是亞洲的交通樞紐,中國的南大門。政治上,長時間的英國管治,香港成為東西文化交流中心,超級買辦的角色。地理位置、自由貿易、金融交投令香港發展成航運、貿易、金融中心,但是近年來,在航運方面出現嚴重的腿色。
航運以貨櫃碼頭為例,香港曾經從1992年起,連續12年登上全球最繁忙貨櫃港榜首,但是近年來急劇下跌,2021年排在第九位。不單是排名,在全世界貨櫃運輸需求增加的今日,香港不進反退,10年前,我們每年處理標準集裝箱(TEU)2300多萬個,去年1700多萬個,下降超過7%。
原因是多方面,內地經濟起飛,早期出口依賴香港先進的貨櫃碼頭,慢慢地他們建立自己的基地,譬如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廣州港、青島港、天津港等,便於內地工廠就近運輸,兼且土地和人力較香港便宜,香港自然失卻競爭優勢。再者新的港口設計,大量使用高新科技,人工智能等自動化管理,實在把我們比下來。
至於土地房屋供應,公屋輪候3年上樓的標準愈變愈長,現在已經超過6年,難怪市民對政府失望。私樓因為成本的問題,愈賣愈貴之外,更加愈賣愈細,深層次矛盾解決不了,社會怨氣日深。
中央對香港問題深切了解,採取先穩定、後發展的策略,政治上以《港區國安法》遏止動亂,然後着重民生經濟。國家主席習近平在7月1日的發言闡述清楚,提出四個「必須」和四個「希望」,前者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基本上宣示政策將穿越「五十年不變」,後者希望實踐由治及興的步驟。
四大「希望」的第二點:「不斷增強發展動能」至為重要。發言除了提及固有大框框的「十四五規劃」、「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之外,「中央全力支持香港跟世界各地展開更廣泛、更緊密的交流合作,吸引滿懷夢想的創業者來此施展抱負。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有點把香港回到「冒險家天堂」的味道。
除了營造創意環境,香港還要處理人的問題。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英香港前途談判,把香港帶入政治化的年代,這是英國人想光榮撤退的產品。一連串區議會、立法會的選舉安排,令部分香港人有兩種錯誤傾向,一是誇大向當局問責,打擊政府權威;二是要求絕對平等,削弱生產競爭力。謾罵、侮辱的結果是官員「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高官不肯承擔,政府得過且過,部門互相推搪,懶理起樓成果,在土地房屋政策尤其明顯,導致公私營房屋供應嚴重不足。爭取民主、平等的過程,觸動勞動報酬,工人權益的問題。我們贊成在一個繁榮的社會,需要合理地分享經濟成果,但有先後互動,樣樣講求合理工資、標準工時,到頭來就是不做不動,浪費勞動力。
香港過往的成功,就是很多人不斷耕耘,努力工作,不計回報,不停創新,不輟嘗試;簡單算術計算,700萬香港人每天工作10小時,比對每人只做8小時,社會額外多出多少勞動力。
萬事從教育開始,我們的學校應該強化不畏艱辛、刻苦耐勞的精神,社會才會真正改變!
時事評論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中國對烏克蘭戰事的「弔詭方略」 |
上一篇: | 悼念倪匡大哥 沙翁非糖不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