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10日

屠海鳴 維港鐘鳴

李家超高票當選折射香港特色優質民主

香港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結果前日揭曉,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以1416張選票、99.16%的得票率當選,開創了特首選舉得票率最高的新紀錄。

李家超得票如此之高,超出了一些人的預料。特首選舉似乎毫無「看點」,也不免令一些人大失所望。但選特首不是「選秀」,不能光看熱鬧;選特首也不是大決戰,唇槍舌劍,互不相讓,甚至使出揭老底、抹黑對方的本事,就一定能選出優秀的治理者嗎?我看未必!

李家超是新選制下產生的首位特首人選,他高票當選,恰恰說明香港社會漸漸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折射出香港特色的優質民主的特徵。

何謂「香港特色的優質民主」?

世界上沒有統一的民主模式,孰優孰劣?只能看效果。只有符合自身實際、能夠解決自身問題的民主才是好民主。「香港特色的優質民主」要符合香港實際、能給香港帶來好處。

香港的最大實際,就是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不是一個國家,不能與某些國家的民主模式進行類比。一種民主模式能不能給香港帶來好處,則要看是否有利於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基於此,「香港特色的優質民主」須體現「兩個結合」:中央意圖和香港民意相結合、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

依據憲法和《基本法》,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特首必須代表特區向中央負責。因而,特首的權力超然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上。再從程序上看,《基本法》規定,特首的任命權在中央。特首作為「雙首長」、必須「雙負責」,特首人選理應同時體現中央意圖和香港民意。那種過分強調香港民意、而輕視中央意圖的觀點,都是不符合《基本法》的。

在特首人選上,中央意圖的表達主要靠協商,香港民意的表達主要靠選舉。誰是特首的最佳人選?正式選舉之前,在一定範圍內會有充分的協商,用「愛國愛港」和「管治才幹」兩把尺子衡量一下,自然會做出基本判斷。那麼,中央鍾意的人選民意基礎如何呢?民主選舉就是一個民意測試的過程。新選制規定特首候選人得票須達到750張以上才能當選,這就劃出了民意的「及格線」。那種過分看重選舉民主、而忽視協商民主的觀點,是不符合香港實際的。

怎樣看待「高票」和「唯一」?

李家超高票當選,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他是「唯一候選人」,沒有競爭對手,「唯一」為「高票」做了鋪墊;因此,有人會說,在新選制下,隨便什麼人也能當選。

持這種觀點的人,對選舉過程的洞察力不足。李家超參選並非一點競爭也沒有,他報名參選之時,也有幾位人士報名,但因各種原因未能「入閘」。再往前追溯,本港媒體曾報道還有幾位重量級人物有意參選,但為什麼最終沒有「出山」呢?說明此前還是有競爭的,但在幾位重量級人物反覆權衡之後,認為自己並無把握贏得各方支持,主動放棄。據筆者了解,除了幾位重量級人物,躍躍欲試想問鼎特首位子的非重量級人物,也有好幾位。其實,只要未來的特首能為香港辦實事、能接受建設性意見、能實踐自己的施政理念,何必一定要自己當特首呢?從這個角度看,一些重量級人物表現出了高風亮節,一些非重量級人物終究知難而退。這並非民主的退步,而是理解了民主的真諦,是一種民主的自覺。

持這種觀點的人,對人才的認知力不足。獲750票是「及格線」,但李家超得到了1416票,這說明選委們對他高度認可,並非隨便什麼人都可得到這樣的認可。假設當初報名參選的那些重量級或非重量級人士能順利「入閘」,甚至也是「唯一候選人」,他們能達到750票的「及格線」嗎?未必!更不會得到高票數。李家超畢竟是擁有四十多年公務員履歷,在警務處副處長、保安局長、政務司司長等重要崗位上歷練過,特別是在「修例」風波和新冠疫情的嚴峻形勢下,經受住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管治才幹非一般人可比。李家超的政綱以「同為香港開新篇」為題,直面施政效能的管治難點,切中土地房屋的現實痛點,瞄準提升香港競爭力的焦點,關注同建關愛共融社會的熱點,吸納了各方面意見,務實可行,貼地惠民,贏得了廣泛認同。

新選制的亮點有哪些?

新選制下的選舉共三場,包括去年9月的選委會選舉、去年12月的立法會選舉和這次的行政長官選舉。李家超高票當選,標誌着新選制下的三場選舉全部結束。那麼,新選制有哪些亮點呢?

國務院港澳辦前天第一時間發表《新選制展現新氣象 新起點共創新輝煌》的重要文章,全面闡述了香港新選制的好處。其一,新選制嚴格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確保選出賢能愛國者治理香港。其二,新選制構建發展具有香港特色的優質民主,充分保障港人當家做主。其三,新選制有利於維護行政主導,提升管治效能。筆者認為,以上三條,條條在理!

過往,「治港者」雖有標準,但屬「粗線條」。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曾對「愛國者治港」提出了「五個善於」和「五有」的要求,這為新選制下的「治港者」畫出了「標準像」。新選制通過重構選委會、調整候選人提名機制、完善資格審查制度等,把「不愛國者」擋在了門外,守住了底線。

過往,選委會和立法會覆蓋面不寬,「國家元素」沒有充分體現。新選制下的選委會和立法會擴大了陣容、調整了界別分組,使得各方都有表達的渠道,體現了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公平競爭性。

過往,立法會裏地區直選的議員比例較大,看上去「民主成色」很濃,卻導致部分議員把小團體利益凌駕於香港的整體利益之上,整天「拉布」、「流會」、「點人頭」,香港的行政效能很低。新選制由選委會選舉產生特首人選和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使二者具有共同的選民基礎,從而破解行政和立法對抗的困局,有利於提升管治效能。

李家超《同為香港開新篇》的政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共鳴;李家超高票當選,是探索具有香港特色優質民主的一個里程碑事件;面向未來,港人應當更有信心!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