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9日

洪雯

從「直升機撒錢」到定向產業政策工具

香港疫情大致受控,政府近日放鬆社交距離限制,市面迅速活躍起來。尤其是消費券的刺激作用,市民抑制已久的消費意欲持續爆發。

消費券為政府贏得掌聲

疫情以來,香港政府兩次派發消費券,涉及款項約1000億元。客觀來看,作為應對疫情衝擊的措施,消費券的確扶助了市民、刺激了消費,有利於經濟的復甦,也為政府贏得了掌聲。

早前,中文大學宋錚、史冊等教授聯合螞蟻集團研究院,通過比較AlipayHK消費券用戶與未合資格申領消費券的用戶在消費券推出前後的消費差異,推測出去年香港派發消費券,大大刺激了市民消費,人均增加的消費額達到消費券面額的80%,效果相當顯著。我特地向兩位教授請教了這項研究,也認同司長在第五波疫情後再次推出消費券,因其成效的確是有實證基礎的。

不過,我認為,因為產業結構問題,消費券的派發在香港其實並未充分發揮出其乘數效應。

事實上,若香港有較為多元的產業結構、有較長的本地供應鏈,這一千億消費券不僅能刺激終端消費,而且能夠通過供應鏈,將刺激作用從消費端向中游的生產端和上游的研發、設計端傳遞,從而刺激整條供應鏈上的經濟活動,帶來的「乘數效應」無疑會大得多。

舉個例,某市民用消費券去買了一部手機,這一舉動無疑帶動了手機的銷售,背後受益的除了該市民,還包括零售、物流、倉儲,甚至地產等與這部手機的銷售相關的所有行業──這就是這部手機的銷售所帶來的乘數效應。但是,深入分析可見,市民購買手機,香港本地能受益的,只是手機的供應鏈下游、與最終產品的流通相關的部分行業;由於香港在手機供應鏈上游的研發、中游的生產等環節的介入很淺,甚至完全無參與,導致本地的手機供應鏈條很短,能受益的產業很少。

設想一下,如果香港本地企業參與了手機的創投、研發、設計、生產、品牌發展等等多種環節,市民購買一部手機,香港本地能夠受益的產業、企業無疑會多得多,乘數效應也高得多。

又例如,市民將消費券用於母親節吃飯,受益的行業也僅限於餐飲及與之相關的服務業。由於本地蔬菜種植、禽畜和海產品養殖在市場上的佔比極其有限,因此消費券對本地的帶動作用僅限於消費終端的餐飲業,未能惠及上游的漁農業。

可見,由於香港產業結構單一、製造業及其他行業缺失,本地供應鏈短,消費券帶來的刺激作用僅限於消費品的終端流通,未能充分享受到消費所帶來的對整條供應鏈的「乘數效應」。若我們能豐富本地產業,延伸本地供應鏈的長度和深度,市民的每一筆消費,對經濟和就業的帶動作用無疑會大得多,也能帶給市民更多的就業選擇和發展機會。

其實,要充分享受這種「乘數效應」,消費券本身就是一個可用的工具,可以用來推動香港本地產業結構的多元化和實體化。

具體來看,我們目前派發消費券的模式是「直升機撒錢」,是無具體目標的、廣泛的消費刺激。當然,在疫情下,這不失於扶助基層、短期刺激消費的有效措施。但是,消費券可以有多種派發的方式和多種用途,既可用來刺激廣泛的、短期消費,又可通過專門的設計,用來定向拉動某些產業發展,成為產業政策的一部分,從而推動產業結構的多元化和實體化,為青年人創造更多元的就業選擇。

舉個例,我們一直想推動本地電影產業的復興,但我們的政策支持往往是從供應(supply)的角度去推動(push),比如補貼本地電影拍攝。這種方式的缺點是,電影拍出來後有可能沒人去看,未能形成市場交易,補貼可能沒有效果。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用專門設計的電影消費券,去補貼觀眾入場觀看本地拍攝的電影,這是從需求(demand)的角度來拉動(pull),有助於形成香港電影的市場需求,從而形成了完整商業閉環;更重要的是,拍攝出來的電影因此可以獲得市場的認知和反饋,獲得觀眾的口碑(當然包括讚同彈),從而讓從業者獲得市場交流和提升的機會。

可見,政府補貼拍電影,是第一步,是從供應的角度去推動;而通過電影消費券,補貼觀眾進場去看,是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去拉動。推動電影工業的發展,如果我們可以在供應端和消費端同時出力,互相配合,效果肯定好得多──而消費券,便是市場供應端可以使用的有效工具。

這種模式,可以應用在非常多不同場景,推動不同產業的發展。

比如,旅遊業在疫情下受到致命性打擊;未來,我們可否派發專門的本地遊消費券,從需求端拉動本地旅遊業的發展?

再比如,香港想推動再工業化;我們可否派發一些針對香港製造的產品的消費券;市民可以憑券,以優惠價去購買made in HK的各種產品,從而鼓勵本地製造?

再比如,我們可否派發針對本地漁農產品的消費券,讓市民可以優惠價格購買本地種植的蔬菜、本地養殖的魚蝦、家禽,從而支持本地漁農業的發展?

再比如,我們想推動體育的產業化,可否也好好利用消費券?

此外,消費券經過精心設計,不單可以用在b2c的終端消費市場,還可以用在b2b的產業鏈中間環節,用來鼓勵本地企業採購本地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從而推動本地產業的發展。

比如,我們可否設計某種消費券,讓企業可以用來購買本地設計的軟件、本地研發的成果等等,從而鼓勵本地創新?

未來可以進一步用好消費券

香港未來非常需要推動產業結構的多元化和實體化,而我們需要用各種可能的方式、用各種創新的手段,來達成這個目標;

消費券可以是「直升機撒錢」,也可以是精心設計的產業政策。我們目前派發的消費券,沒有經過專門的設計,市民可以用來買任何產品,其好處是可以適應市民廣泛的需求。

但在疫情過後,我們就不可以繼續這樣「任性」,無的放矢。而定向設計的消費券,讓市民用來購買特定的產品,從消費端出發,鼓勵市場交易,從而成為定向扶持產業發展的有效工具。既然香港已經開了派發消費券的先河,未來可以好好使用這一工具,通過精心的設計,從消費端來拉動產業結構的多元化和實體化。

洪雯  立法會議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