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7日
五一假期臨近,內地兩大主要城市先後拉響新冠疫情警報,上海已基於「動態清零」的需要而決定封城多時,未知何日方可解封,民眾抱怨「菜盡糧絕」,北京亦人心惶惶,憂慮近似的封城措施也出現於中國首都。北京朝陽區百姓聞風紛紛四出搶購生活物資,不少超市貨架一掃而空,幸好能及時補貨。
北京朝陽區劃定多個「封控區」及「管控區」,居民被要求「足不出區」,小區居民「非必要不出小區」。區內養老服務機構實行封閉管理,食肆、網吧、健身室、影院、博物館等等停業,居民要隔日進行核酸檢測,合共三次。朝陽區人口三百多萬,核酸檢測工程可想而知相當艱巨。
上海市每日確診病例萬多宗,雖然由於數字有所下降,市政府允許一些被視為「安全地區」的居民外出,但官員警告,必須保持更廣泛的限制,直到感染消除。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表示,當前上海疫情正處於清零攻堅的關鍵時刻,決不能有歇歇腳、喘口氣的思想,決不能在工作上鬆勁緩手。
相比上海,北京每日新增確診個案只有雙位數,然而「動態清零」的精髓是及早發現和及早處理,所以當地居民擔心封城絕非杞人憂天。北京昨日召開的防疫工作新聞發布會指出,前一天新增二十二宗本土病例,其中一人為無症狀感染,其餘為確診患者。此輪疫情現有兩個高風險地區和十二個中風險地區,朝陽區有近三百七十八萬人完成核酸檢測採樣。學校傳播鏈目前已有二十六名學生感染,昨日再多五名在校學生染疫,分別來自房山區、朝陽區、順義區及延慶區,均為此前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
上海市封城前車可鑑,北京的物資搶購潮實乃人之常情。北京民眾不但爭相買入大量蔬菜、肉類和其他食品,導致物價上升,他們甚至為家中增購雪櫃作為儲糧之用,據說部分電器店緊急備貨幾千部雪櫃應市。眼下最耐人尋味的問題是,中國首善之都真的會封城嗎?中央電視台旗下CGTN主持人劉欣在Twitter上發聲:「輪到北京了,我們正在準備。我也囤貨了,兩年來第一次。讓艱難的時刻到來。」然而,她這段帖文已刪除。
北京如果封城,代價無疑太大,不符「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大防控效果」的清零原則,惟若不封城,恐怕疫情會惡化至不可收拾。
北京究竟封城不封城,可以理解為中國抗疫路線「動態清零」的成敗關鍵,套用《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在微博上的講法,北京決不能走到封城那一步,否則「即使最終在付出巨大代價後實現了清零,其意義也已經大打折扣」,「上海倒楣事不會重演,中國人沒那麼笨」。他又說:「北京將證明一件事:我們超大城市的疫情失控究竟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是某些可以通過總結改進而堵住的工作疏漏導致的,還是奧密克戎(Omicron)毒株突破了人類任何屏障的特殊攻擊力所造成的?北京正在發起的很可能是一場極為關鍵、對全局有重大意義的保衞戰。」
北京打的這一場抗疫保衞戰具有強烈的象徵性,如果局部「足不出區」的措施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鏈,那就證明一直堅持的清零政策沒有問題,上海的倒楣情況是工作疏漏所致;萬一北京非得封城不可,從而造成經濟癱瘓的局面,對於「動態清零」的成本效益無可避免帶來嚴厲的質疑。
上海和北京都是人口超過二千萬的大城市,兩者的對比亦可啟發未來的抗疫方針。如果北京在毋須封城的情況下守得住,反映「動態清零」是行得通的,而上海的悲歌則值得深切反思。假若北京最終同樣無可奈何要禁足封城,意味着現存的抗疫手段捉襟見肘,須透過科學化的手段研製新武器。
北京必須打好這場「首都抗疫保衞戰」,不容病毒使之淪陷,動員一切可動員的力量守護城池此其時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議會突變高官搖籃 響應「結果為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