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2月10日

丁望 思維漫步

38籤勸善說禍福 緩解民困勿逞強

唐太宗(599-649)詩云:「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守歲》)。對於民眾而言,冬去春來,寒消暖至,恰是送舊迎新的願景。

沙田車公廟的38號、4號籤,勸官莫逞英豪、思索禍與福的辯證關係(是自召或自謀),盡心於構建和諧社會、改善民生。這樣的勸善,或正是許多港人的新年願景。

本文試析兩支籤文,就當代社會的治理(governance),伸延解讀儒家經典的相關理念,地方官的「宏觀敍事」與民意的距離。

車公也焦慮 勸官去媚灶

寺廟籤文多半模棱兩可,留下不同的「猜想空間」。有的籤文具預警性,有的則是「溫馨提示」。有人說不可信,有的則說權且聽聽。

本欄認為,籤文多為勸善、避禍之言,如比較社會現實發現有「似曾相識」之處,則可思索勸善的意涵、社會治理可參照之處。

近兩三年的籤文,有現實生活的某些圖像,有的則與民眾願景吻合,故引起社會關注。

為香港求得的38號籤,籤文如下:

「人扳高處求真果,我向低邊拾芥薑。媚奧不如去媚灶,莫教涉獵逞英豪。」

「媚奧不如去媚灶」之典,是儒家經典《論語.八佾》:「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讀音「灶」)」。

「奧」指房屋之內西南角的神,「竈」指做飯煮食處之神,現在稱為灶君或灶神。

有人問孔子:「與其巴結西南角的神,寧可巴結灶君(按:其因或是民以食為天)?」孔子答:「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論語原文,意謂「未必對,如果得罪上天,祈禱求福也沒用」)。

籤文的前兩句,可按字面去通俗解釋:有人攀越高處謀取高端的果實(或曰權勢),我卻撿拾(吃)低端的芥菜和薑。

如從權勢「經營」層面去伸延解讀,籤文的意涵或是:有人往上高攀飛黃騰達(或解:有人以「宏觀敍事」姿態,提出什麼「偉大工程」或移送殺人疑犯立法項目,並預期獲支持「求真果」),我卻面對現實着力緩解民困。

後兩句或可伸延解讀為:與其獻媚於西南角的神,不如消除獻媚的心態(去媚灶);莫強說經驗豐富(涉獵廣),切勿逞英豪。

這是勸善之言,勸官不要沉迷於脫離現實的「宏偉計劃」,不如多接近「低端人口」,了解弱勢群體疾苦,急民眾之所急,此即孟子說的「民事不可緩也」。

上天與福禍 規範和約束

38號籤的解語,曰:「凡事守舊」,或可伸延解讀為守護「一國兩制」邊界,既尊重「一國」主權地位和相關的權利,也保持香港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不變,特別是《基本法》明文規定的法治和自由(新聞、言論、思想、人身自由和出入境自由等),能守護而「不走樣」。

為沙田求得的4號籤,籤文是:

「福無私與皆天賜,禍不空生自有招。一片婆心能積善,自然福長禍潛消。」

禍與福的辯證關係,典出自《左傳》:「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魯襄公二十三年)。記述唐太宗言行的《貞觀政要》,引伸《左傳》的話:「福禍無門,吉凶由己,惟人所召。」

籤文說福由天賜,禍為自招(召)。關乎儒家的「天人合一」觀。

儒家經典中的天,是理性、公義、向善的人格化;天監察官民的行為,向善、積善者得福;天既約束公權,亦提示民眾向善避禍。

多年前,本欄發表〈天蒼蒼分三類 水滔滔思天道〉,把天的涵義分為三類,一是天空,自然景觀、自然現象;二是神話中的天堂;三是「古代君王、政治家、諫臣、文人附加意涵的天,這是他們對自然現象與政事交錯的詮釋;天超越自然原型,成為有意志力、能影響人類的神秘力量。」

拙文論及天的規範、約束:

「上天既然有善惡邊界,又能監觀四方,敬畏上天、遵循天道,便成為執政者的行為規範,故孔子曰: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論語.八佾》),孟子說:若夫成功,則天也(《孟子.梁惠王,下》);西漢皇族、諫臣劉向謂:以和致和,獲天助也(《漢書.楚元王傳》)」。

西方學者論社會治理、公共選擇,注重決策、行政管理的正當性和民意認受性。

重宜居生態 思自由空間

丹尼斯.繆勒(Dennis C. Mueller)的《公共選擇理論》第3版(Public Choice III),論析民眾的自由權與衡量「經濟績效」的標準,涉及自由、民主的程度:「生活在一個可以自由閱讀其所選讀物的國家,會使人們感覺到比生活在缺乏這種自由的國家更幸福得多。」

社會治理中的解民困,不只是緩解失業、貧窮或「公共品」(如醫療的公共資源)不足,還在於公民自由、民間社會的空間是否壓縮,官方施政認受性是否轉弱,後者也是「困」,宜解不宜結。

民眾並非只關心早茶晚飯,也不以為馬照跑、舞照跳就是「不走樣」。

除了溫飽之外,許多人更關注社會生態的素質,諸如前面提到的自由空間,還有子女教育前景、平等競爭機制、民間傳媒和NGO的生存壓力等,都在「宜居」與否的考量。這都關乎個人有無或高低的「幸福感」。

有社會學榮休教授提及退學潮、移民潮、退職潮(按:還有傳媒專欄的停筆),涉及中產階層、專業人士的選擇和人才外流。這是應正視和思索的社會糾結。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