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2月9日

屠海鳴 維港鐘鳴

從駱惠寧致詞看香港改善民生的空間

春節將至,年味濃濃。日前,香港中聯辦2021年的新春酒會首次以「雲賀歲」的視頻方式舉行,邀請香港市民一同參與,駱惠寧主任首次用粵語向市民拜年,以〈讓香港這個家變得更好〉致詞,整個活動洋溢着濃濃的「家」氛圍,在疫情之下,讓人倍感溫暖。

香港是一個家,這個家今後會變得這樣,駱惠寧向大家分享了對香港的「四個判斷」,其中談到,大家習慣的生活方式不會變,且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步伐會加大、廣大市民的生活質量會提高。拿出更加精準有效的施政措施,逐步破解就業、收入、土地、房屋、醫療等重大民生問題,解決影響廣大市民生活的深層次矛盾,讓每一個人的努力都不被辜負,香港這個家才會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到香港履新剛剛滿一年的駱惠寧,在內地兩個發展還較不平衡的省份青海和山西,主政16年,對於保境安民、民生民愁,熟門熟路、瞭如指掌,有着極為豐富的濟貧幫困經驗。

透過駱惠寧對於港人生活「變與不變」的判斷,可以觀察香港民生改善的空間,港人幸福指數的走向。

攬炒派騎劫民生歷史不復返

這些年來,香港幾十年來積累下來的民生難題頻頻突顯。上屆政府首次公布貧窮線時,香港處於貧窮線以下的人口超過100萬人,佔總人口的七分之一,這與「東方之珠」的美譽極不相稱;為此,上屆政府和本屆政府都出台了多項舉措扶貧濟困,若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必有成效。

然而,政府的扶貧節奏被打斷。2019年6月,修例風波爆發,反中亂港勢力的街頭路線、議會路線、國際路線三路並進,阻止政府依法施政,活躍在立法會的「攬炒派」議員,對政府提出的任何議案都無差別否決,導致大批民生項目難以落地,甚至包括撥付抗疫基金這樣的議案也在立法會受到阻撓。特別是「攬炒派」議員郭榮鏗,為達到其政治目的,竟然致立法會內會停擺達九個月之久,創下立法會成立以來的歷史紀錄。顯然,「攬炒派」議員將民生議案當成了要挾政府的籌碼。

去年6月30日國安法出台,是香港由亂轉治的一個轉折點,香港開始撥亂反正、正本清源;隨着「攬炒派」議員出局,立法會終於擺脫了政治因素的干擾,回歸理性,回歸建設性,回歸立法會的主要功能,議員們開始平心靜氣地討論審議積壓已久的議案。

解決民生深層矛盾時機成熟

從現時的情況來看,「攬炒派」騎劫民生的歷史一去不復返,這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提高市民福祉提供了必要條件。

儘管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內地的發展模式批評不斷,香港社會對內地發展模式持不同看法的人也不在少數,但不可忽略的事實是,內地在過去40年裏創造了兩個奇蹟:一是經濟長期保持中高速發展,二是社會長期保持和諧穩定。其奧妙就在於穩定和發展互相作用、辯證統一。有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一心一意謀發展;有經濟發展的成果,才能讓社會成員分享,提升民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有利於保持社會穩定。

現在,香港社會環境逐漸穩定,這預示着解決影響民生深層次矛盾的時機已經來臨!

日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一口氣向立法會提交五項立法建議:一是確立包括區議員在內的公職人員宣誓制度,二是立法打擊虛假訊息、侵犯個人私隱等「起底」行為,三是立法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四是加強舊式樓宇消防安全,賦權消務處及屋宇署進行消防改善工程,五是立法制定劏房租務機制。這其中的大部分建議涉及民生,可見特區政府改善民生的願望非常迫切,旨在把「攬炒派」耽誤的時間補回來。

香港人歷來不缺少智慧,也不缺少務實精神和勤勉作風,只要擺脫政治因素的干擾,不搞內耗,專心做事,就沒有做不成的事!修例風波爆發之前,政府已經提出了破解土地、房屋等難題的計劃,可惜被耽誤了;如今,若香港社會能夠團結一心,共同發力,假以時日,定會突破難點,有所收益。

中央惠港紓困力度只增不減

前文已述,駱惠寧曾長期主政青海、山西等欠發達的省份,深諳民間疾苦,也十分熟悉中央對貧困地區的扶持政策,他講出加大改善民生的這番話,折射出中央對香港破解就業、收入、土地、房屋、醫療等重大民生問題非常關注;再聯繫到香港每遇到危機,中央都出手相助,相信中央一定會以「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支持香港紓解民困。

此前,中央已出台了支持香港居民到內地學習、工作、居住等一攬子政策,包括香港居民可以與內地居民一樣,享受相關福利。這僅僅是一個開端,隨着香港局勢的穩定,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縱深推進,中央對香港的信任和信心增加,相信大手筆的惠港政策還在後面。

站在香港看香港,有時候會覺得很難。比如,土地供應不足造成房價畸高,這個難題困擾了香港許多年,至今沒有解決。但如果站在中央的層面看待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也許並不難。

澳門解決土地難題就是一例。中央允許澳門開發橫琴島,授權澳門管轄橫琴口岸,這個面積是澳門3倍的島嶼,將徹底解決澳門發展空間受限的難題,未來不排除會劃給澳門特區的可能性。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香港的地位非常重要、作用非常特殊,相信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只增不減。

駱惠寧到港履職一年來,多次以「家」來定義香港,香港是一個「小家」;香港和國家在一起,才是一個「大家」,國安家好。

駱惠寧《讓香港這個家變得更好》的致詞訊息量很大,其中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香港改善民生的時機已來臨,且空間很大,香港市民的幸福指數將會逐步提升。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