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1月28日

余錦賢 香港脈搏

前高官斥教局害高中通識遭「殺科」

打從2014年佔領運動、2016年旺角騷亂,以至去年漫長的反修例示威,參與者均以年輕人為主。親中陣營近年多番抨擊本港教育出現問題,以培育學生獨立思考為宗旨的通識科更淪為「箭靶」。今年《施政報告》直言,該科目未來改革必須糾正「被異化」的現象。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周四公布一系列改革方向,雖然該科得以保留在中學文憑試「必修必考」的地位,但課程內容將大幅削減一半,鼓勵學生自學的「獨立專題探究」被取消;在公開試成績亦不會分級別,改為只分及格與不及格,令學界擔心會嚴重削弱學生的學習動機。當局更預告會把科目改名,聲稱「通識」在社會被污名化、不獲信任,新名稱有待與課程發展議會討論。

有熟悉教育的前高官向筆者慨嘆,這已非政府首次因抵受不住政治壓力而在教育政策跪低。他提到之前小三「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原意是避免小學生到六年級才做首次能力評估,以便及早知悉學生能力與全港水平是否有落差,但小三TSA因為有部分學校出現過度操練的問題,當時同樣遭家長及教育組織批評有所謂「異化」情況。結果,教育局在各方面壓力下「順應民意」,把小三TSA改為由學校選擇是否全級參與,而非強制性,並改稱基本能力評估。

該人士形容,小三TSA爭議與今次通識改革近乎「倒模」一樣,指當年TSA易名改形式,顯然是出於政治壓力,改革後小三評估非所有學校必須參與,與「全港性」的原意愈走愈遠。而通識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跨學科解難能力和自學習慣,惟觀乎楊潤雄於《施政報告》後接力公布的大方向,如課程課時減半、取消專題探究等,明眼人都看得出,這些所謂「改革」的實質效果與「殺科」無異。他質疑近年主事教育政策的港府官員,究竟有無充分掌握當初設計通識教育的整套思想理念,又狠批他們根本缺乏向公眾解說能力,對針對通識科一些似是而非的攻擊只能一味「捱打」,任由這科目成為政治鬥爭的代罪羊。

他舉例說,學校課程發展專責小組已為通識科內容作出建議,政府多援引專家意見「護航」,就可減輕政治掛帥的質疑。偏偏在日前記者會上,楊局長卻刻意強調學生須認識國家發展、國民教育和國安教育等。其實,現有課程已包含這些元素,以後只須「多做」、無謂「多言」,「你句句咁講,點會唔令人覺得你想變成國教科?」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