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22日

丁望 思維漫步

深圳有第三浪 沒有政改話題

深圳掀起對外開放第三浪,預定5年內形成具引擎功能的「示範區」。與1980年代的第一浪、1990年代的第二浪比較,這次沒有批左的話題,更不提政治體制改革;前兩次則有批左的話題,也有政改之議。

官方「只爭朝夕」催化「示範區」。繼深圳「前19條」和「後27條」,於18日正式公布「授權40條」,就建立「示範區」確定向深圳授權(下放權力)40項,突顯深圳在先行、先試中有較大的自主權。

「示範區」的目標,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包含提升對香港「替代度」的意涵。「三化」着重經濟層面,不觸及政治體制改革,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完全市場經濟體系、包含司法獨立的法治和全球化。

批極左折騰 催生第一浪

深圳經濟特區起步於40年前,還是毛文革殘餘力量活躍的時段。在1980年代前5年,極左的僵化教條影響仍很深,所謂「生產關係」的改革即開放個體戶、私人企業和農村包產到戶(分田單幹),面對很大的阻力。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逐步試行經濟體制改革,是與「解放思想」息息相關。「解放思想」的內涵,是正視體制弊端、極左禍害、高度集權和個人崇拜。

1978年底,葉劍英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提到極度集權下的「法西斯專政」,留下「血的教訓」:「上整幹部,下整群眾……受害的有上億人,佔全國人口的九分之一。這個教訓是極其慘痛的」(葉劍英選集,頁494)。

1980年代,陳雲說1949年後「主要錯誤是左的錯誤」;鄧小平有「左的二十年」(1957-1977)之說;胡耀邦則持續呼籲,在實踐中檢驗政策和理論,防止左折騰,全面否定文革,繼續清除左的僵化教條。

批左催生知識界對「社會主義異化現象」的討論(王若水、周揚)。

「解放思想」雖然極有限度且備受干擾,但推進了經濟體制改革。農村包產到戶的嘗試,導致毛式人民公社於1984年解體;國企體制改革,亦於1984年啟步。這正是深圳改革第一浪的政治生態。

南巡說市場 扭轉了左局

1990年代深圳第二浪的出現,關乎小平的南巡和批左的政治生態。

1991年春節小平南下上海,鼓吹擴大改革、加快經濟發展,引發上海「皇甫平」一系列批左評論,呼籲「進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任何一種僵滯的思維方式」。

1992年初,小平南巡於深圳等地,鼓吹不要糾纏於姓社、姓資之爭,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應以防左為主,推進改革和發展。

研究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學者江春澤說,南巡中關於「兩個不等於」之說,「好似晴天霹靂,頓時消除了相當多的人們對市場經濟的恐懼症,經濟體制改革才由此上了一個新台階。」

南巡講話是針對江、李當權者的僵滯。江在1991年的七一講話,強調分清姓社還是姓資,防範敵對勢力,強化專政職能和批自由化。

官方於1994年放棄斯大林式的命令經濟(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讓經濟運行建立一些市場機制,但至今仍未建立真正的完全市場經濟體系,未與全球的自由經濟(市場經濟)體系接軌。

現在深圳的第三浪,沒有批左話題,更不提政改。北上廣的一些退休官員和學者認為,沒有政改,不排除左的僵化觀念,深層次的經改難有突破。

小平南巡之後,熱心於批左和改革的深圳市委書記厲有為,最近發表〈路在何方〉一文,重提南巡講話的名言:「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認為不應再鼓吹階級鬥爭。他說:「社會科學機構的領導人,大談階級鬥爭,來勢洶洶,彷彿誰不同意他的階級鬥爭觀點誰就是階級敵人。」

他提到的,是社科院前院長王偉光闡述專政的長文。它引述馬、恩、列的專政論,強調加強專政權,防禦敵人顛覆、和平演變和西化。

回到毛的階級鬥爭論老路,「舉旗亮劍」成為增加震懾力的常態化手段,「朝陽群眾」和「西城大媽」模式的社會監控流行,「私營經濟退場論」也出台。

厲有為的〈路在何方〉呼籲,現在「最重要的是穩定民心,……關鍵的又是穩定企業家的民心,使他們覺得他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都得到政府法律的確實保障,便死心塌地的在國內拚搏、投資、發展。」

無真正法治 難替代香港

河北保定私商孫大午說,現在是「有開放,沒改革」。

深層次的經改,必須有政治體制、行政管理層面的改革配套,下決心清除體制弊端的沉澱物。這幾年,行政審批權的改革有進展,法治卻仍滯後。

法治化應是深圳「示範區」構建的最重要標誌。只有建立了司法獨立並有全球公信力的法治,才能提升對香港的「替代度」。法律的汗牛充棟,並不等於法治。法律必須是良法、以人為本(把人當人看待),首先要體現平等和人權的價值觀,有限制、規範公權的機制。

深圳現有1300多萬人,列為「戶籍人口」、具市民身份的不足500萬,其餘「非戶籍人口」都是GDP創造者,卻沒有平等的市民權(包括義務教育和社保),在深圳出生的農民工子弟,也無「一視同仁」待遇。

法律也須確定私企的應有法律地位,有效保障人身安全和私有財產權。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