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13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矛盾深重少安毋躁 金鵝順產接軌國際

今天是深圳特區成立四十周年紀念日,據說昨天才抵達深圳考察的習近平主席,前天晚上中央電視台已播出他的有關講話。習主席對這四十年來成功打造深圳成為「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的「三敢精神」——敢闖敢試、敢為人先——高度評價。據本報昨天的消息,中央還在這個重要日子來臨前,向深圳「送上重磅大禮包」,印發題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二○二○—二○二五年)》。顯而易見,北京要在這短短五年內把深圳建成與國際金融接軌的大城市,並且有了具體的「改革試點方案」……。中央信心滿滿,盲人可見,不過,在未能「理順」與美國達成雙贏外交關係、亦即重拾「中美利加」舊歡之前,和西方世界融合接軌,並非易事!

筆者不是「潑冷水」,而是深知不同黨派的美國朝野,對中國的崛起戒心重重且有把之壓下去的決心;而中、美之間的不少矛盾,短期內看不到有妥善解決的辦法。茲把這些「矛盾」(也許說是利益衝突較貼切)分述如下——

第一、「竊聽專利」在華為崛興之前數十甚至百餘年,「竊聽」他國(友國及敵國)的秘密,是壟斷世界電訊業的美英間諜系統的「專利」,華為在5G的突破性成就,雖然不一定會被當局用作「竊秘」(作為一家私企,政府若交下此「任務」,華為也許不會答應)的「暗器」,但做慣這類「工作」的美英政府怎會相信?那些追隨美英視華為為異類的國家,所以敢於做出不符經濟效益的決定,相繼與華為「割蓆」,「內核」的原因是她們和美國的政治意念同調、價值觀相近,「同道為朋」,因此能夠長期分享美英的「竊聽情報」,如今不得不冒上被拒於中國龐大消費市場門外的風險,與「老拍檔」美英並肩,抵制華為、對抗中國,以保住分享「竊聽」得來的情報!

第二、「堅決維護國家利益、與各國平等交往、責任分擔及重塑區域性夥伴」,是所謂「特朗普主義」的精要,而這幾點「主張」,已成為美國府會以至大多數人民(包括不少著名的自由主義分子)的共識,那意味萬一特朗普連任失敗,接任者的外交政策,絕不可能乖離此「路線」。在當前的大環境下,美國及其「幫兇」必定會多方面多層次圍堵甚且明目張膽圍攻被美國右傾分子視為非我族類的「強悍非白人種」(他們視日本人為「榮譽白人」)的中國,而這是不易應對的。應該特別指出的是,九月上旬美國宣布有意與印太地區數國組成一個類似「北大西洋公約」的「印太軍事同盟」(以日本、印度、澳洲、新西蘭為主,「團結」南亞諸小,台灣可能成為「觀察員」),以應對來自中國的「潛在威脅」,是各國「責任分擔」的具體化。眾所周知,戰後以來,美國要當世界霸主,不惜環球屯兵(軍事基地遍全球),令世界自由安全通商通航,然而,世上沒有免費午餐,當然亦沒有免費的安定和平,面對比天文數字還大的財赤,「在商言商」的特朗普因此力迫各國分攤這筆「維穩費」;美國高調要「北約」成員國負擔更高比率的軍費(或落實軍事開支的承諾),便是顯例;而「印太軍事同盟」的形成,等於成員國要各盡繳納「法定」經費的義務!迄今為止,維持區內安全的費用(比如在印太區域集結大量海空軍)由美國獨力承擔,但美國堅持「責任分擔」的指導原則,那些希望國泰民安、免受中國戰狼恫嚇威迫(?)的國家,便得自掏腰包、盡份內的義務。美國這方面的支出也許減輕了,而且必會不斷製造緊張氣氛,讓成員國不得不為「自衞」而添購軍火(當然大部分落入美國軍工企業之手);一句話,「印太軍事同盟」的組成,對維護區內的「自由通航」,固無問題,且對美國有正面的經濟效益,美國遂「全力以赴」。「印太軍事同盟」是特朗普政府的精心設計,一旦成事(在中國與印度軍事對峙升溫及作勢要武攻台灣、在區內不斷軍演的情形下,幾乎可以肯定),既可削減美國在區內的國防開支、大賣軍火賺「外滙」,又能壓制中國對外擴張(無法收回自古以來屬我國所有的土地、海域權益),因此可視為美國外交政策的重大勝利。

第三、從美國官員頻密訪台、公開發表支持有獨立傾向的民進黨政府及對台售武以至台灣總統蔡英文含蓄且堅定有力地表明與中國平起平坐即地位對等的雙十國慶講話,在美國的保護下,台灣頭亦不回地走上與中國脫鈎的不歸路,已十分顯然。明年是中共創黨百年大慶之年,陸續有來、相繼上演的美台深化關係活動(傳美短期內在台「租」地建軍事訓練營),必然會令北京暴跳如雷,不過,從公開的資訊看,中國的「君子」身份應該不會變,以一旦動真格武攻台灣,即使最後大竟全功,也要付出沉重、肯定有嚴重消極後遺症的政經代價!一個專制國家武力攻打一個自由民主的「政治實體」,引來同聲同氣西方陣營群起反對,自不可免;這股「逆流」,北京當然可以嗤之以鼻,但眾怒難犯,北京又豈有不明之理。

這種客觀環境,令有遠見的北京決策者,作出「深圳改革大計」的決定,那意味把全國力量投入經建而非和不懷好意、武功蓋世且有一大群「幫兇」的美國,作導彈互轟的正面鬥爭。這種取向絕對正確(只要富足強大,台灣終有回歸的一日),不過,要「接軌國際金融」,讓香港這頭金鵝順產多產,是先決條件;至於怎樣才能達此標的,治港共幹懂的!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