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8月25日

黃永 政治誅心學

從極端看現實的新聞學大眾理論

學術期刊《新聞學研究》(Journalism Studies)上星期剛發表了一篇英美與西班牙三地學者聯手撰寫的文章,透過深入了解群眾對傳媒專業操守的看法,從而探討一般受眾日趨不信任傳媒的主因。

這個研究所採用的方法相當有趣:研究對象是英國及西班牙兩國國內,那些一個月只看一次新聞或更少的人,學者稱他們為news avoiders──意思是這一類人刻意迴避乃至逃避接收新聞資訊。更有趣的是,這些迴避新聞的人,竟仍分別佔西班牙和英國市場的百分之三和百分之八──在所謂資訊泛濫並機不離手的世界,此比率可謂相當之高。

專家認為,透過研究如此極端取態的群組,反而可從側面更深入了解一般人對傳媒之固有看法:由於news avoiders根本極少看新聞,故他們對媒體的觀念,基本上並非源於自己第一手接觸新聞報道而得出之結論,純粹是日常生活交流所總結的綜合印象。學術研究(尤其心理學)稱這種從社會各階層的所謂「民間智慧」累積而成之看法或思考模式為:大眾理論(folk theories)。

其中一種典型大眾理論,是「直選使政府跟隨主流民意訂定政策」──然而嚴謹的學術理論已經多次指出,世界各地實施民主普選的地方,其政府往往因為內部掣肘和受到外間影響,選舉後其實不會聽從主流民意做事,政策最後只是眾利益集團角力所得之結果。

至於新聞學的大眾理論,則是上述想法的延伸。研究發現,逃避新聞(或推而廣之不信任傳媒)的人,多數抱持以下三個不可動搖的觀念:

第一,所有新聞背後皆為政治操作,反映的只是記者或所屬傳媒之偏見──留意這種想法並沒有指控政府或政黨操控傳媒,而是認定全部傳媒人為求達到本身之政治目的,因此必然會公器私用。受訪者會指出,若然傳媒主力真的放在報道事實,那為何不同平台在報道同一單新聞時,面對同樣的事實,在用詞、角度、手法方面會有極大差異?

第二,記者旨在催谷收視或點擊率,所以由標題到內容也只為騙人繼續看下去──用香港人的慣常說法,就是新聞故事只有味精,沒內容也就沒營養,多讀無益。研究亦發現,部分人深信傳媒跟政治人物合謀,透過不斷報道惹人談論的八卦揭秘式新聞來轉移群眾視線,藉以隱藏社會的核心問題,讓當權者逃避責任或鞏固權力。

第三,政治醜陋、政客醜惡,為何還要花時間看自己根本無法改變現狀的新聞?──這種悲觀情緒背後,既是無力感,亦是漠不關心。學者指出,關鍵在於傳媒往往聚焦國際與國家層面的政治事件,因此令人認定了新聞內容都只講那些遙不可及的事。

有專家認為,以上第一和第二點的操守問題,受社交網絡生態所牽引,難有具體解決方法,只能看有多少傳媒人仍會堅持中立不倚。至於第三點的心理距離問題,則視乎新聞平台願意投放多少資源,報道政治以外而相對人性化的社區新聞。

容我重申一次:以上的研究對象全是抱持極端想法的某一類人──不過,當中你又會否看到閣下日常接觸的朋友之影子?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