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5日
「泛民」議員最近很煩惱,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香港第六屆立法會議員延任一年的決定後,「泛民」議員是去是留?「總辭」派和「總留」派僵持不下,民主黨和公民黨甚至提出以民調為依據來決定去留,而以哪一家的民調為依據呢?這裏又充滿了不確定性。
看得出來,傳統「泛民」並不想辭去議員職位,畢竟打拚出這份「家業」很不容易,怎能說丟就丟呢?再說,「泛民」在立法會席位不過半,「總辭」對立法會運行影響也不大。怎奈有幕後「金主」發話,有激進派「逼宮」,「泛民」徬徨猶豫。終於,在最近的一次閉門會議結束後,有召集人表示,「大多數議員傾向留守議會戰線」。
這些年來 ,「泛民」總是被本土激進派牽着鼻子走,落下「縱暴」和「庇護港獨」的壞名聲。這一次,「泛民」應該看清大勢,認準出路,切不可蹉跎歲月,再次迷失方向。
從中美博弈的大局看香港
從「反二十三條」,到「反國教」,香港以往出現的反政府活動見好就收,反對派人士與政府方面各讓一步,達到了平衡,風波漸漸平息。
但去年的「反修例」卻不同,政府宣布停止修例後,示威遊行和暴力活動非但沒有停止,還愈發不可收拾,最終出現了暴徒佔領中大、理大的事情,將校園變成了「兵工廠」。
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有什麼深層次原因?顯然,香港只是中美博弈的一個爆發點。爆發的烈度,反映出中美博弈的激烈程度。
就在「反修例」之前,美國已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並主動挑起了中美貿易戰,開始集中火力打壓中國;而香港社會的割裂,令美國政客看到香港是對付中國的一枚「棋子」,美國不遺餘力地支持香港「抗爭」。
今天,再看中美之間的博弈,分歧幾乎不可調和,「中美脫鈎論」也甚囂塵上。美方認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長期享受「發展中國家」的待遇,佔了不少便宜,甚至說「我們重建了中國」。中方認為,中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每一個進步,都是中國人幹出來的,並非別人恩賜。中方提出相互尊重,互利共贏,跳出「修昔底德陷阱」。
只要中美兩個大國的分歧沒有彌合,碰撞必然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發生。美國作為守成大國,經常先發制人,主動打壓中國。中國作為新興大國,也不會示弱,必定對等還擊。這種情況恐怕要一直延續到本世紀中葉。香港的特殊身份,決定了香港必然是一個不可替代的「碰撞點」。
從香港國安法實施看變化
認清了中美博弈的長期性和複雜性,就會清楚香港所處的環境。一方面,香港人的價值觀與美英等西方國家接近,思想觀念已經「脫亞入歐」;另一方面,香港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人絕大多數與內地人同宗同源,無論如何,也不要想脫離中國。
在香港,確實有一些人認為自己與內地人有本質的區別,雖然都是黃皮膚、黑頭髮、黑眼睛,但頭腦裏裝的東西不一樣,價值追求不一樣。以往,確實有一些人試圖脫離中國,拋出了「香港民族」「前途自決」「城邦自治」等概念,這顯然屬於「走鋼絲」的「危險動作」。如果說香港國安法出台之前,這些「鋼絲」還可以「走」的話,現在一步也不能走了。香港國安法的條文非常詳盡,幾乎把危害國家安全的所有情況考慮進去了。
在去年「修例風波」的幾個關鍵時間節點,建制派和一些市民都希望「泛民」及時與「黑暴」割席;然而,「泛民」卻始終表示「不割席、不篤灰」。比如,激進抗爭者喊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樣有明顯「港獨」色彩的口號後,又接連施暴,「泛民」仍堅持與之「齊上齊落」。
那麼,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仍然這樣做,是否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呢?又比如,某些「泛民」人士喜歡走「國際路線」,說服外國政府向港府施壓,以實現其訴求。那麼,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仍然這樣做,是否涉嫌「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呢?這些需要「泛民」細細考量。
《基本法》是香港的根本大法,確定了若干原則,比較宏觀;香港國安法是程序法,也是實體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泛民」如果仍不在乎,隨時存在觸犯法律的風險。
從「一國兩制」框架下看民主
中美之間的碰撞將長期存在,香港國安法令那些試圖「另起爐灶」的人絕望。那麼,「泛民」何去何從?
與激進派、勇武派合流嗎?無異於自殺。這班人所言所行處處碰觸法律紅線,他們的激進做法,既非「泛民」真心情願,也要葬送「泛民」前途。
繼續在立法會搞「政治攬炒」嗎?此舉同樣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該法對「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定義其中有一條:「嚴重干擾、阻撓、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權機關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權機關依法履行職能」。
還有,黎智英被控七宗罪,這個最大「金主」朝不保夕,斷絕了資金支持,誰還有心力再去折騰呢?「泛民」確實難啊!
其實,退一步天寬地闊。這些年來,「泛民」的腦袋裏都是「對抗思維」。「泛民」需要回歸理性,不要老是想着「反中」、「反政府」,不要老是想着「攬炒」;而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思考民主的實現方式,眼前就會豁然開朗。
「妥協」原本就是「民主」的題中要義。不懂得妥協,不尋求「最大公約數」,一路死磕到底,本身就有違民主本質。在歐美國家的議會中,反對之聲非常普遍,但人家是忠誠的反對派。議員可以批評政府,但必須効忠國家,必須効忠憲法,必須遵守議會議事規則。
「泛民」只要回歸理性、調整思路,不碰觸法律紅線,做忠誠的反對派,就能在監督政府依法施政上發揮重要作用。
「泛民」不要再猶豫不決、蹉跎歲月了!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從極端看現實的新聞學大眾理論 |
上一篇: | 科網巨擘林立 初創生存法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