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8月20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不務正業益大眾 亞馬遜創新氣象

三、

亞馬遜如何走上「世界第一」的「奮鬥史」?貝索斯在「證言」中作了扼要的陳述,不過,這些並非筆者興趣所在,筆者認為值得甚至必須一寫的是,他如何以身作則,以「公司行為」貫徹「商業重新定位」的構想。在為公司賺取合理利潤(股東是否滿意視其增持或沽售股票而定)的基礎上,貝索斯的經商手法,特別在二○一四年拓展萬貨零售之後,是想盡可能辦法,滿足顧客的需要、接受批評者可行的建議和「服務不周」時馬上改進。這種做法有多成功?那可從亞馬遜「終於」賺大錢及在民調中表現優異可見。在多項「民調」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共和黨人認為亞馬遜「做了正確的事」,在相關排名榜上的位置僅次於軍人和社區警察;民主黨人則認為其排名在政府、大學及傳媒之上……。今年《財富》的「世上最值得景仰(Admired)公司」,亞馬遜排名僅在世上無人不識的蘋果之後,屈居次席!

不過,亞馬遜名利雙收的關鍵,除了服務令顧客滿意,更重要的還在於落實了不少切合美國政治潮流因而大獲民眾讚賞的策略。據散落於「證言」之中的資料,這些策略,舉其犖犖大者,起碼有下述五項——

甲、以美國工人服務美國客戶(沒有說是否不僱「外勞」),顧客知道和其做交易有助創造毗鄰社區居民的就業機會時,其滿足感不僅限於消費,還有有助提高社區福祉的參與感,因而特別高興。

乙、亞馬遜的主要工種是不涉及或只需低端技術的存貨管理、包括車間雜工及售貨員,不易轉任較高層次的職業,為免這類僱員做一世「沒意義」的工作,公司成立了「職業選擇」(Career Choice)部門,協助希望在職業更上層樓的員工學習新技能,公司支付他們的九成五學費(半成自掏腰包以示決心),公司這方面支出已多達七億元,培訓了數以千計亞馬遜「用不着」的醫護人員、機械員……甚至雲端電腦技工。

丙、過去十年,亞馬遜在美國本土的投資達二千七百餘億,創造了七十多萬個工作崗位;在「武肺」肆虐後這幾個月,亞馬遜不僅沒有裁員(當然更不需要政府資助),反而增聘接近十七萬六千名員工,僅在今年第二季,亞馬遜為方便受「疫情」影響而「被迫」在網上購物的顧客及員工的安全,額外投資四十億在防疫設備上。

丁、淨潔空氣本非亞馬遜(及所有企業)「份內事」,但為達致二○四○年全球「無碳大氣」的目標,亞馬遜盡了最大努力,把公司以萬計汽油貨車,有序地改用電力充電汽車,它已擬出計劃,分期向密歇根的汽車公司Rivian訂購十萬輛電動汽車;不但如此,亞馬遜還投資九十一座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站,為近七十萬家庭提供廉價環保的能源;與此同時,亞馬遜在環球再造林(reforestation)基金投資一億元……。

戊、亞馬遜於西雅圖興建巍峨商業大廈(整個建築群面積一千三百六十萬平方呎,可容五萬多員工)的同時,在區內投資超過一億元改建一座可容納二百多家庭的建築物為「無殼蝸牛收容所」(Homeless Shelter)……。

四、

上述這類煩瑣小事,當然不是什麼大投資,且均非亞馬遜的「本業」,更與增加盈利無關,都是大部分企業不會分心去做的事,亞馬遜卻調配人手、投入資源,做這些與公司盈利無直接關係卻與增進美國人甚至世人福祉有關的事;在佛利民崇拜者看來,貝索斯不務正業,對不起股東,但事實展示亞馬遜甚得民心且業務與業績增長可人……。去年今日「商界圓桌」的議決,有亞馬遜這個顯例,將蔚然成風,帶引資本主義進入新世界!

香港資本家都是佛利民的信徒(不論他知否有這個經濟學大家),這令他們能夠理直氣壯、想盡辦法甚至巧取豪奪(如賣發水樓)地為股東牟取最大利潤!然後呢?港人皆知,他們中不少人在積聚天文數字財富後,積極地、大方地做善事,以「回饋社會」、以為「身後名」投資;不過,在「慈善學者」看來,這樣做是「施捨」而非「慈善」,因此不能「積陰功」。

筆者近讀兩位西班牙學者合撰的《不是樂善好施》(D. Raventos & J. Wark: Against Charity;稍後為文說之),讀到其引述二十世紀初期美國短命大作家傑克.倫敦(J. London)這段極具啟發性的話:「拋一根骨頭給狗隻,不是慈善;與狗隻分享這根骨頭才是。」(A bone to the dog is not charity. Charity is the bone shared with the dog when you are just as hungry as the dog)。換句話說,你正在吃飯,見有飢民,分他一半,這是善舉(慈善行為);但若你面對滿桌菜餚、大魚大肉,撿出一點「美食」給嗷嗷待哺者,那是施捨而非慈善!

不管是否因中美交惡或「疫情」為禍人間,行之百餘年的資本主義制度已面臨變革(崩潰則絕不可能),而經商目的在不顧一切為牟取股東最大利潤的「學說」,流行半個世紀後,現在亦應「求變」。不難想像,生意人什麼都不理只埋首賺錢而能享崇高社會地位的時代,快成過去!

近十年前,據美國經濟學家羅拔.法蘭克(康奈爾大學這名教授用經濟學原理解釋了不少日常事象,極具「讀趣」)的《達爾文經濟》,筆者寫過長文(分兩天刊出,見二○一二年五月底,收《圓謊超人》),評介以大角麋和海象的進化,闡釋經濟學何以會隨社會變遷不斷「演(進)化」的論說,作者因此認為經濟學的奠基者不是阿當.史密斯而是達爾文(兩個英國人!)……。筆者不想引述舊文,想指出的只是,經濟學必然會向為社會大眾接受即不再純粹討好資本家的方向演進,換句話說,營商目的在賺盡的理念,隨着「商界圓桌」去年的「宣言」,已慢慢受有識商人唾棄!

〔賺錢以外的社會責任.二之二〕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