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8月12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懷疑華人自古已然 百年科技交流終結

兩則相信一般讀者不會太感興趣的「出爐新聞」,筆者卻認為不可忽視。茲簡評如下以為談佐以供參詳。

甲、

美聯社昨天引述俄國國防部機構刊物《紅星報》(Krasnaya Zvezda)去周五(八月七日)發表由參謀總長等高官撰寫的特稿,指出俄國軍方正式向美國發出「警示」,今後若有導彈射進俄國領空,一律當作核彈來襲處理。言下之意,十分顯然,即有辦法向俄國發射導彈的,唯有美國,而今後若見「不明物體」進入俄國空域,不論來自何國,俄國便會還以核彈。不必諱言,一場可能毀滅文明世界的核戰會因此而起!

有點巧合的是,去周五本報報道原子彈襲廣島七十五周年的新聞,列出迄今年一月全球核武分布表,顯示美、俄擁有核彈的數量,不相伯仲(美國五千八百餘、俄羅斯六千三百七十五;參考數據,中國三百二十,這麼少,難怪《環時》胡總不久前建議加製千枚核彈);不難想像,這兩個核武大國一旦大打出手、互送核彈,「災情」將不可收拾。

俄羅斯軍方的警示,是衝着美俄於二○一○年簽署、有效期十年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 Treaty)將於明年二月屆滿,而特朗普政府因認定俄羅斯期內不守信暗中發展核武,因而不願「續約」……。美國有意大力研發核武,且特朗普甫上任便強調「核彈備而不用是資源大浪費」,予人以美國有隨時會以核彈突襲敵國或以核彈止核戰的盤算。俄國的警示,不過是對美國表明已作好會不問青紅皂白絕不手軟地反擊而已!

就俄國的角度,她的警示,大有必要,卻因而令核戰陷入一觸即發的危局。廣島原爆四分之三世紀之後,如今核武的發展,不僅令人聞風喪膽,而且幾乎所有核武國家,均採納「以核止核」(escalate to de-escalate)的戰略,現在俄國更聲言不管是否核彈,只要雷達上出現「不明物體」來襲,便以核彈回敬!這種情勢,符合美國退休核武專家艾爾斯堡(D. Ellsberg)在所著《末日機器》(The Doomsday Machine)中的「預言」:「只要發現有核彈發射,所有已部署的核彈都會自動還擊,直至毀滅人類為止」(End of us)。

軍事學家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化學戰」(毒氣的發明和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物理戰」(原子彈的發明與使用),至於第三次世界大戰,因為常規武器費時失事,因此肯定是「核子物理戰」,不過,比起七十五年前,核彈性能,無論在速度及爆炸力上均大增,加上擁核國家增至九國(包括北韓),只要其中一國(如「機會成本」相對低的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或北韓)以「國安」理由發射第一枚核彈,為求保家衞國,核子大國亦會像俄羅斯一樣不問來襲的是否核彈而「以核止核」,結果在世界大戰爆發前,世界已毀於一旦!

乙、

內地報章昨天引述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消息,透露「正在瀏陽市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暫名)」,據說內地傳統上以「地理元素」為高校命名,以人名命名的情況甚少見(「中山大學」是罕例),因此,這次科技大學以錢學森為名,足顯當局肯定這位「兩彈一星元勳」對國家的貢獻。

眾所周知,錢學森(1911-2009)一九三五年赴美留學、三九年獲加州理工學院博士,曾任麻省理工及加州理工學院教授且是後者噴射推進實驗室(Caltech's Jet Propulsion Lab)第一任主管……。一九五五年回國,在研發火箭、導彈和航天計劃上「做出重大貢獻」。

當湖南省要以錢學森的名字名其新建科技大學之際,正值美國決意把留美中國科學家掃地回國之時。換句話說,中美科學近百年「交流」,至此正式告一段落!

正如昨天本文所說,美國當局深知趕走內地科學家,對美國科研絕無好處。當年(一九五五)美國以韓戰空戰中被俘多名美軍機師交換錢學森回大陸,白宮以為是「好交易」,海軍部長金寶(D. Kimball)卻認為是「愚不可恕的蠢事」(The stupidest thing this country ever did)。可知華裔科學家中不少具過人的本事,錢氏便是佼佼者。

在反華甚至滅共聲中,多名「竊取」科學機密的內地科學家被判刑……。事實上,美國一方面覺得華裔科學家「好使好用」,一方面卻認為他們會向祖國輸誠、「報料」,華裔科學家因而經常受聯調局監控。一九九九年(三月至十二月)本欄三度為文,闡釋當時轟動「朝野」的李文和案(李為台灣南投人,七四年入美籍),九九年三月被洛斯阿拉默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一九四五年成功試爆原子彈的核武研發重鎮)解僱;這位台灣土著被定性為「共諜」,皆因他曾以該實驗室研究員身份赴內地參加科研會議……。中國長程導彈試射成功及「神舟」升空,「令『恐共』又成『流感』」(九九年十二月十六日拙文),在核武實驗室工作的李博士,遂成為美國府會同心「抗共」要找出共諜的代罪羔羊。「有趣」的是,聯調局無法找到李文和「通共」的證據,不能告之以「間諜罪」,最後只能迫他招認確曾「非法下載」機密資料,機密資料不能外洩,「下載」等於可能「外洩」,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罪名可大可小。不過,李雖為德州A&M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卻讀不通看不懂控方指出盜取的核武物理程式,真是荒天下之大謬!李文和因官司的費用而傾家蕩產,尚幸美國百人會、各僑團及學界發起成立「李文和法律訴訟基金會」,以「眾籌」的方式集腋成裘支付巨額法律費用。荒唐的是,為免對李文和作出補償,控方迫使他承認一些技術性錯誤(Mickey Mouse technical violation)。既然被告有錯,控方便沒錯,因此不必作出補償!李文和案遠較本文所及複雜,這裏不贅述了。應該補上一筆的是,李文和事後對友人說聯調局所以懷疑他當間諜,「皆因我的膚色」!

李文和案後二十年,美國「乾淨網絡」政策已於年前見諸學術界,華裔物理學家(薄膜〔Thin films〕專家)郗小星案似未完未了……。美國人真的有「恐黃症」,過去內地科學上有突破性發展,便懷疑在美華裔科學家盜取機密,現在中國在科網上大有所成,留美華裔科學人才,不是被控告便是被迫回國!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