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3月10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九月選期勢必延宕 需求驟減油價暴瀉

一、

一如內地以外即有新聞言論自由地區論者的「預測」,「武肺」在內地的擴散已受有效控制,在海外則正處於「上升軌」,迄昨天(周一)為止,全球受其感染的已達一百國,此文見報時,突破百一之數,不足為奇。

「武肺」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是眾所周知的事,受創最重的是旅遊業,相信亦無人不知;所以如此,理由說出來更是無人(當然包括香港人)不曉——看遊客必至地區如今冷冷清清,作為典型的經濟人,港人心中有數,十分顯然。

本地有關行會似未公布旅遊及相關行業營業狀況的具體數據,這許是為了不致令港人對經濟前景看得太淡,亦可能是知道高峰期未至,一動不如一靜;然而,當前市情頹疲,民生日苦,受害市民把一肚怨氣傾注在坐擁萬億埃及妖后嫁粧而不作為的政府身上,是很自然的事,這種民意,在疫情日劇及身負維穩新任務的警方、對反對派絕不手軟強力打壓的情形下,香港社會要回復二○一九年「反送中」前的常態,談何容易!

雖然選舉管理委員會已就九月立法會換屆選舉活動指引公眾諮詢,特區政府、建制及非建制政團均為此一選舉熱身,但筆者始終認為,九月之期押後的可能性甚大(主要理由是二月十一日本欄),以疫情及經濟衰退的「高潮」尚未出現,具「星星之火」效應的街頭抗爭活動並無偃旗息鼓之象,去周日警方在大埔進行拘捕行動,三名區議員及他們的助理被捕。為了維穩,警方在緝捕「破壞治安」者愈趨主動積極,完全可以理解,但民憤因而更深,民間抗爭活動蓄勢待發;另一方面,「武肺」病毒有變異的可能,專家一再指陳「酷暑不能殺死病毒」、「疫情不會像沙士般突然消失」……。情勢對建制十分不利,因此,以疫情惡化不宜「集體活動」,加上建制近日來的連串活動(包括以為足以令人心「回歸」的一萬元)完全起不了半點積極作用的現實,為了「牢牢掌控立法會」,讓選舉「順延」,應為次佳選項!

二、

「武肺」重槌打擊世界經濟,特別是那些「旅遊大國」,已引起全球恐慌,而旅遊業受創之重,令不少國家不得不重新「規劃」創滙的門徑,不過,環球經濟極度低迷,「門徑」不易打開。

據總部設於倫敦的「世界旅遊協會」(WTTC.下稱「世旅協」)的數據,旅遊業為世上「最大規模的行業」,二○一八年(最新資料)其營業額佔環球GDP百分之十點四、從業員達三億一千九百餘萬,是年旅遊業營收增幅百分之三點九、高於總體經濟的百分之三點二……。旅遊業不景的「負乘數效應」,盲人可見。舉個最「貼地」的例子,旅人和上街的人少了,雪糕的銷量下降,小販向廠商訂購數量萎縮,雪糕廠因此或裁員或縮短工時,送雪糕給小販的貨車司機開工不足(遑論旺季時的加班),而農場的牛奶滯銷,最後必須減少乳牛數目;與此同時,不僅各種與旅遊有關的交通工具及酒店的生意清淡,企業或裁員或減薪,相關的工作人員「可消費」的錢少了,不得不撙節購物、餐飲以至放假等的開支,整個經濟於是「下行」……。一九三一年劍橋經濟學家理察.簡思(R. Kahn,1905-1989)提出「乘數」對經濟的影響,即消耗一鎊引起的漣漪效應(數年後凱恩斯「赤字振興經濟」的概念由此衍生)。雖然學界對「乘數效應」存疑者眾,但其對刺激經濟旺盛的功效之大,人所共知;如今是「負乘數效應」,其對經濟「一沉百踩」的效應,更不容輕侮。現在世界正面對這種境況,不是「政策」便能起死回生(專權國家的數據水份太高,信不得)!

三、

自從加入世貿後,中國經濟如虎添翼,其對世界經濟盛衰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不待北京自誇,那從中國旅客(自願或被禁)不出國門令所有熱門旅遊地方經濟如墜深淵可見。「世旅協」的數據顯示,旅遊業從業員佔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八分之一,去年中國旅客在美國的「旅行及交通服務」項目消費便達三百四十多億(美元.下同);二○一八年世界旅客在美國的餐飲消費(Food Services)達二千六百八十億。相關旅遊業盈利多少,有待查考,僅知的是是年美國三級政府(聯邦、州及地方〔城鎮〕)所徵旅遊稅共達一千七百一十億……。二○一八年,中國旅客在海外的花費為一千一百多億,如今他們因「武肺」閉關自守、絕迹海外消費市場,對旅遊大國帶來致命打擊,不言而喻。

旅遊業進入寒冬,各類交通服務需求「插水」,飛機停飛(已有二家公司破產)、遊輪「入塢」、公路因車主成宅人而冷清清,還有不少工廠停產,能源的消耗驟降,如此「市情」,最大受害者當是石油業,加上產油國就應如何調節產量無法達成協議,需求減少供應不變,油價由是暴瀉。必須一提的是,作為世界第三大產油國俄羅斯此次何以不和沙地阿拉伯合作,一同減產以托起油價,原因多端,惟最重要有二點。第一是,筆者認為是俄羅斯已於二○一三年六月與中國簽署一項長達二十五年、總值二千七百億的石油合約(翌年五月,中俄又簽署三十年天然氣總值四千億美元的合約),當年油價企於九十元水平,保證了俄國石油的長期收益(為了保障能源穩定供應,中國當然吃了大虧,但當年有誰想到現在油價會一落千丈?),因此有本錢不減產「托價」!第二是藉此打擊美國高成本的頁岩油業,二○○六年,美國進口六成石油,二○一七年,美國日產石油已達一千萬桶(去年底達一千二百八十萬桶),去年且成為石油出口國;俄羅斯不肯減產,等於不希望油價上揚,藉以抑壓高成本美油的發展。石油業面對產品價格下降的風險,是美股下跌的原因之一。

布蘭特油價每桶從四十五元跌至三十一元五角,為史上最大的單日跌幅;至美東時間去周日晚,石油期貨(西得州中間基原油的〔WTI〕)挫百分之三十二點二、成每桶二十七點九六元。油價天崩地裂,美股期貨、國庫券孳息聞訊暴瀉而期金則升破千七元,市場大恐慌,昨天亞洲股市無法不「跟風」下挫。北京雖然「牢牢掌握」金融市場,但上海股市亦跌百分之二點四……。

又一場金融風暴正在集結、又一次經濟危機已在門外徘徊!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