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9月2日

駱穎佳 文化論政

罷課:一種置懸的實踐

談罷課,首先想起一個16歲的瑞典女孩通貝里(Greta Thunberg)的故事。在2018年的瑞典炎夏,在暑假剛結束之際,這個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少女,有感氣候暖化的問題日益嚴重,不能再坐視不理,所以決定周五不上課,跑到國會門外,發起「為氣候罷課」的抗爭行動,希望逼政府盡快採取行動。

罷課屬「浪費學習」?

最後通貝里的「周五為氣候罷課」(Fridays for Future)的行動,推動更多在歐洲的中小學生參加,更令她成為TED的講者、受邀在聯合國氣候大會演講;到了2019年2月,這個罷課行動,在荷蘭已吸引過千名中小學生(由12到18歲)參加,而訴求包括在學校教授氣候暖化、政府優先處理氣候暖化及降低投票歲數到16歲。

當然不少成年人(包括通貝理的父親),特別是政客,都非議通貝里的罷課行動,特別她的行動也「煽動」其他學生及小孩的參與,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生活,更建議他們若關心大自然,那便放假時做好了,不用以罷課的形式做,一如今天本地官員指斥中、大學生為「反送中」而罷課為「過激」或「浪費學習」的機會一樣。

不過,通貝里不為所動,堅持信念之餘,並霸氣回應說:「既然無人拯救將來,何解我仍要為一個就快不在的未來而上課呢?」(Why should I be studying for a future that soon be no more, when no one is doing anything to save that future)(聯合國演講,3 Dec 2018)她的回應令我想到上星期一個香港中學生向記者解釋他罷課的原因時指出,「中學生是未來stake of the society,政府正面臨回歸以來最大的管治危機,若無其事上課,沒有盡學子責任。」

留心,兩人的解釋與關懷看似不一,但都有其相似性,都視罷課為年輕人 / 小朋友的權利,一種實踐社會責任的獨有形式,一種對抗「成年人對暖化的冷漠」(前者)或「對管治危機若無其事」(後者)的良知覺醒(conscientization)的行動。這種覺醒的行動更不只針對當下成年人弄得不堪的世界(8.31晚港警在港鐵裏無差別的向平民施暴更令人氣洩難平),更是為了兌現一個更好的未來(對我活在香港近五十年的成年人來說,我只看到一個我說不出的未來),正如那位香港中學生說,他們是未來的持份者,不能見到今日個社會咁,還裝作若無其事。因此,罷課不是成年人眼中的「荒廢學業」,反之它是學生及年輕人以自己僅有可暫時犧牲的方式來回應社會的危機(前者對抗全球暖化,後者對抗政府惡法)的抗爭方法,特別是喚醒一班仍無動於中的人的良知意識。

更積極主動學習

罷課其實更是一種意大利哲學家阿甘本(Agamben)的所謂「置懸」(inoperative)的實踐,即暫時停止一種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例如放假不一定去消費),或停止對某一事物的習慣使用方式(當車不用來載人,還可以是什麼?),而以新的想像及眼光(特別是非功利性、非實用性)看待生活或事物,從而發現某些習以為常的事物的一些新的可能及功能(他認為猶太人守安息日時,把所有生產及功能性的活動停下來,從而專心敬奉上帝,也是一種置懸的實踐),某程度這是一種對「生活常識」來一次反思、批判及重組,套用今天的說法就是去「突破盲腸」。

所以罷課也可以視為一種「置懸」的實踐,不是代表不再學習,而是不再以習以為常的方式學習,即當傳統在學校裏學習的方式暫時在一種「例外狀態」(state of exception)下停頓時(例如今日香港已進入的緊急狀態),我們可有一種新的「覺知狀態」(state of perception)來重新思索學習是什麼?學校是什麼?有什麼東西學校不敢教、不想教,而我可以將來帶回學校跟同學及老師一起學習?學校,包括老師,對政治事件必然保持中立?學校真的是政治絕緣體?上學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成年人世界的要求,追求高GPA的成就?抑或有更多獨立生命人格的追求?並想像未來社會有更多的可能?

所以罷課不是消極,而應該是在一種「置懸」一切常規╱常識的例外狀態下,更積極地的一次主動學習的方式,甚至把學到的新知識注入社會(1968年的法國學運,後來雖然失敗,卻為後來的法國知識界帶來新思潮的衝擊)。正如多年前雨傘運動的一句口號:「罷課不罷學」,正正便指出罷課的積極意義。

駱穎佳  大學老師

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