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7月31日

李炳權

工程界社促會對2019施政報告的意見

隨着修訂《逃犯條例》的爭議,近月香港社會的氣氛變得極端化,需要一段時間才可平息紛爭,但是一般市民的民生問題都是刻不容緩地需要解決的。工程界社促會建議2019《施政報告》以民生為主,其中繼續以不同方式增加土地供應、更改原有土地用途,穩定建造業就業機會、增加長者的醫療福利和增強面對氣候變化的柔韌力等。

增加土地供應興建房屋

香港現今有不少市民居住在劏房、工廈等地方,環境欠佳,地方雖小但租金昂貴。

另外,輪候公共房屋時間長,私人樓宇售價貴,有不少人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中,居住環境必須改善。商業樓宇方面,用地不足,造成租金高昂,影響營商成本。遑論有土地供其他發展,如提供康樂、文化、體育或娛樂設施等。土地短缺是不爭的事實。

有見及此,上屆政府於2011年展開名為「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的研究及公眾參與活動,提出一系列增加土地的方案,例如在鄉郊收地、重建舊區、更改土地用途、重用前石礦場、發展岩洞及填海等「六管齊下」。現屆政府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下稱「專責小組」),負責就各個土地供應選項,嘗試凝聚社會最大共識。

工程界社促會一直關心香港的土地短缺問題,並在不同場合發表意見。例如,工程界社促會分別於2015、2016、2017及2018年分別撰文〈摒棄紛爭面對建屋挑戰〉、〈大嶼山發展 香港未來發展關鍵〉、〈「東大嶼都會」是本港未來發展所需〉及〈土地供應很短缺 有效措施早落實〉,支持增加土地的方案。

工程界社促會亦向專責小組提交了意見,贊成填海造地、於現有運輸基礎或公用事業設施作上蓋發展、善用新界土地發展更多新發展區(如發展棕地)、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兩個試點、增加鄉村式發展地帶的發展密度。

香港過去的發展有賴填海造地,香港約有7000公頃土地是填海得來,佔已發展土地25%,填海土地容納約27%的全港人口和70%的商業活動,現時9個新市鎮中的6個,包括荃灣、沙田、大埔、屯門、將軍澳和東涌,都是用不同程度的填海而得來的。填海造地既不會對現有土地用途造成重大影響,亦不需要收回私人土地及安置居民。

行政長官2018年《施政報告》的「房屋及土地供應」部分中,強調要有足夠土地興建住房,發展經濟,提供文娛、康樂及休閒設施,建設宜居城市。提出的「明日大嶼」發展大嶼山的遠景。其中包括中部水域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建造人工島,且包括大嶼山北岸和屯門沿海地帶(包括重新規劃後的內河碼頭區和龍鼓灘等多個發展區),提供土地以供各項發展及興建房屋,是專責小組提供部分選項的有效整合,是「東大嶼都會」的升級版。

工程界社促會贊成善用新界土地發展更多新發展區(如發展棕地)、於現有運輸基礎或公用事業設施作上蓋發展,以及填海造地等方法。每項土地供應方法都需要經過可行性研究、環境和技術評估、公眾諮詢、符合相關法規、詳細設計和通過財務撥款等,需要長時間完成才可以開始施工。工程界社促會認同政府多管齊下的方針來增加土地供應。

在各項土地供應方法中,填海造地可以製造大片土地,可供靈活規劃和使用,同時不需要遷徙和重置現有土地上的使用者。政府提出的中部水域人工島,可以首先製造1000公頃土地,提供10多萬個居住單位,應付長遠房屋需求,給予輪候公共房屋的市民早日上樓。

另外,讓香港北岸和九龍半島舊區居民得以遷徙,把舊區重建,減低舊樓失修所帶來的危害,並能提升舊區的可用樓面面積和環境。同時,中部水域人工島位於香港國際機場和香港商業中心之間,可以利用地理環境打造成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中心,提供就業機會時,亦能增強香港的商業發展,鞏固我們營商的競爭力。

我們亦贊同政府在發展中部水域人工島是以基建設施先行,首先建立連接香港島、大嶼山和屯門的道路和鐵路線,不但為方便中部水域人工島上的市民與其他地區聯繫,更可以藉此增加屯門和香港島的連接性,紓緩新界西的交通情況。

工程界社促會贊成龍鼓灘、欣澳及小蠔灣近岸填海和重新規劃屯門沿海地區,不但可以提供土地用作居住、旅遊和商業活動外,在龍鼓灘和屯門沿海地區更可以用作遷置棕地上的工業運作,從而騰出現有土地作新發展區。

工程界社促會明白到填海造地需要十多年時間分階段完成,所需資金也是攤分十多年投放,並不是一次動用一大筆政府儲備,不會造成財務危機的風險。至於分階段規劃建造填海面積,以及建造人工島的種種技術問題(如填料及海浪等問題),有待顧問的研究報告逐一分析。

由工程界社促會主辦,香港相關專業團體一同協辦,於2019年2月20日舉辦了「明日大嶼遠景」研討會,讓政府相關官員介紹這個遠景,約有230名年輕工程師和學生出席,研討會結束後,提出問題的參加者不是問政府何時完成這項填海工程,就是問能否加快填海速度,他們都是表示支持「明日大嶼」的。

工程界社促會支持政府立即進行中部水域人工島相關研究,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研究工作,在土地供應的老大問題上能夠「議而有決、決而有行」。

保障建造業人員穩定就業

工程界社促會一直積極參與香港基礎建設的公眾諮詢活動,參與的政府基建諮詢次數超過55次。參與的項目,包括中環灣仔繞道的興建和清拆皇后碼頭、土地供應諮詢、高鐵西九龍站興建和「一地兩檢」方案、「明日大嶼」,以及東區走廊下的行人休閒帶等各種項目,務求得出市民接受方案並從速上馬。

自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有關議員在立法會對工務工程不停地進行拉布,很多項目都被拖延。工程界社促會在2014年底已經了解到問題的嚴重性,並發表文章〈勿阻基建工程 窒礙香港發展〉。不幸地,當大型基建項目在2018至2019年陸續完成使用時,建造工作量相應大幅減少。例如2018年初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有超過3000名工友開工,隨着項目在2018年10月24日完成通車後,2019年初只有不到200名工友負責處理工程維修和保養期的小量工作,其餘2800多名工友都未能立刻找到新工作,建造業的失業情況已經開始浮現。

隨着修訂《逃犯條例》的爭議,衝擊人士摧毁立法會大樓,政府需要花費億元公帑及數月時間來修復,才可使立法會重新運作。有些議員對政府政策加以阻撓,任何工程都稱之為「大白象」,基建項目在立法會撥款通過時會更加困難。

基建的建造不單提供房屋、交通運輸、社區設施等改善市民生活,更可以提供土地和設施作經濟發展,維持香港的競爭力;同時,建造基建為40多萬名業界人士提供就業機會,以一家三口計算,超過120萬名市民受惠;另外建造業工友開工足,也會帶動其他行業,例如飲食業、零售業。工程界社促會建議,特區政府繼續推動基建項目和做好諮詢工作。我們建議加快建造和改建醫院,完善鐵路網,包括落實北環線、南港島線(西段)、屯門至荃灣線等鐵路,盡早研究興建連接東涌及香港國際機場和深圳機場鐵路,改善各區的行人通道,以及重建皇崗口岸等。

隨着香港人口壽命增長,年長人士隨年增多。希望政府提高照顧長者資源,尤其是在醫療方面增加服務,為長者提供多項身體檢查,讓長者能及早處理病患,使長者健康生活,從而減少公共醫療負擔。同時,在建造公營房屋和社區設施時,在設計上關注到長者與非長者共融方面的問題,亦可多考慮先前大舜基金向政府建議的「跨代屋」計劃。對長者提供醫療和健康服務,是一項以人為本的政策,值得政府多增加資源來照顧好長者們身體和身心健康。

面對氣候變化 全民參與

香港現在承受比較異常氣候,2017年和2018年連續有超強颱風正面吹襲香港,熱夜日數每年增加, 每月平均最高溫度不時被打破,下雨天少但雨量增加。另外,海面水位不斷升高,這是氣候變化的現象。為了保障香港市民的人身安全和減少財物損失,需要全民一起參與來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政府需要提供資源,把基建提升柔韌度來應付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災害;同時要加強教育和宣傳,讓政府、市民和商界共同參與減碳排放的各種方案。

李炳權  工程界社促會義務秘書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