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9日
巴黎聖母院大火過後,最值得注意的並非參與營救修復工程的富豪、官員、專家、各國領袖,而是代表未來世代的電子領域。事緣知名遊戲公司Ubisoft表示,自己手上有聖母院的電子建築模型,可以幫忙令復修建築盡量保持原貌,玩家紛紛歡呼雀躍,因為Ubisoft早前推出遊戲《刺客教條:大革命》,故事正是以法國大革命期間的巴黎為背景,聖母院也是遊戲可達的地區。遊戲中的聖母院以「1︰1」比例重現,現在變成另類建築藍圖,可算是一個劃時代里程碑。
頂尖大作達電影級數
在當今國際趨勢,電子遊戲已不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小孩、青少年消閒玩意,早已變成一門適宜個人化體驗學習的專業,背後的公司也規模極大。現在的電腦軟、硬件技術,已經令遊戲得以貼近真假界線的臨界點,就像《刺客教條》的聖母院,亦因為電子遊戲是這一代人普遍接受的介面,所以有巨大的文化影響力。近來的電子遊戲跟電影之間的界線,同樣愈來愈模糊,不少頂尖遊戲大作的背景故事部分,無論是劇情、還是畫面細緻度,都已經是電影級數,甚有藝術性。
身邊的資深電玩朋友,特別向筆者推介2018年的動作遊戲《戰神》:它用了「全程無接縫過肩視角」,也就是戰鬥和故事之間不會斷開,而是極為流暢的一直播放,讓玩家在整個遊戲過程,像觀看一部電影般親歷其境。一部電影頂多兩三小時,玩一個遊戲,花時卻起碼數以10小時計,即所謂「沉浸式體驗」,反映遊戲在這個時代的影響力,對玩家而言,可能已經貼近,甚至超越了電影,作為文本,影響力只會愈來愈大。
這樣一來,對未來世代的世界觀會有什麼影響?現時遊戲設計界流行「開放式世界」(Open World),像Ubisoft旗下的《刺客教條》、《極地戰嚎》等系列,或全球大熱的《俠盜獵車手》(GTA)等,也就是設定遊戲範圍在一個極為像真的大世界,玩家可以依自己心意四處遊走,劇情是根據玩家自己的行動所觸發。
但這些世界級公司製造的虛擬世界,同時又和現實充滿交集,例如《俠盜獵車手》的不同系列續作中,場景通常都是參考現實存在的城市,像紐約、洛杉磯,而且裏面的物理定論完全模仿現實,像子彈的彈射、撞車時的物理呈現。
遊戲中還有一些低階的AI應用,例如在街上拿着槍四處走,途人見狀會驚呼逃走;或光顧脫衣舞酒吧,要避開管理員,才能與個別女郎提升「好感度」,「好感度」不足,對方不會跟你回家,細節豐富得令人嘩然。不少玩家可能畢生也沒有機會在現實世界有同樣體驗,例如不少宅男就始終沒有勇氣光顧脫衣舞酒吧,對他們而言,虛擬就是現實。
這些小細節不只是好玩有趣,而是說明人類已經能夠初步製造「虛擬現實」,而且是具說服力的。當聖母院修復工程可以參考《刺客教條》的虛擬聖母院,就算未來巴黎全毀,理論上,也可以根據電子藍圖重建。就是要重建「拿破崙三世以前的巴黎」也是可行的,因為現時巴黎的市容和規劃,就是拿破崙三世因為要阻止學生和反政府人士用窄巷做戰壕,才將之通通拆掉,變成今日的開揚壯闊。舊藍圖在現實世界重現未有機會,但在虛擬世界,已經完全可以複製。
為城市作「聖母院式備份」
這技術一旦普及,今日我們對遊戲、重建保育、乃至旅行的觀念,都會被完全重構。遊戲除了好玩之外,還會發展出其他用途,例如教育:在VR世界裏可以上歷史課、政治課、國際關係課、建築課,裏面的場景一旦電子化、數據化,就等於永久保存。
如果在20年前,我們已掌握今日的技術,要把香港的九龍城寨電子化,可謂輕而易舉。日本人對九龍城寨極為着迷,當年已繪畫了完整結構圖,並在日本重現,但那始終是舊時代的傳統復刻行為;假如我們現在將之1︰1重現為電腦遊戲,甚至透過VR或者更未來的「機腦接口」,重新回到一草一木都沒有改變過的九龍城寨,早晚可望可即。
那日後各國政府也可以為自己的大城市做各種「聖母院式備份」,方便自我研究和管理,也留給後代用來重返過去。在2040年,我們可能不只有萬里長城、紫禁城,可能還有2010年代整個北京城的VR資料,大家可以親身體驗30年前的北京是怎樣的,這可能就是將來的歷史、文化教育教材。
至於當時未有新技術的歷史,那又如何?以中國的三國時代為例,今天社會大眾對三國史事的熟悉,絕大多數不是來自歷史書,而是來自遊戲、漫畫和影視作品,「三國」早已是集體創作、不斷擴大的文藝宇宙,參與者除了中國人,還有日本、韓國人、乃至全體地球人。三國史變成年輕人耳熟能詳的文化,如果沒有日本遊戲公司「光榮」(KOEI)、沒有中日交流,是萬萬做不到的。至於這個世界有多符合歷史,卻已是多此一問,就像《復仇者聯盟4》的平行時空,那已是一個虛擬現實。
消滅與重建一場遊戲
還有旅遊,我們現在要出國看名勝,但這樣的行程,將來可能大為貶值,因為網絡上可以出現「世界七大奇蹟VR系列」,付錢就可以安在家中體驗。將來VR愈來愈逼真精緻,總有一天會假可亂真,真名勝反而不再需要親身去看。VR還已經應用於軍事訓練,例如演習如何攻入一所大宅:美軍攻擊拉登在巴基斯坦的大宅前,大概早就通過VR或類似技術,令隊員事前熟悉環境,到真實行動時,所有隊員都是有經驗的「新訪客」。
基於科技進步,大型遊戲的體驗,在未來會變得愈來愈廉價,應用面會愈來愈廣。30年前,Gameboy還是很昂貴的「潮物」,現在遊戲已經普及,而且進入電腦、手機,影響力就在愈來愈廉價的設備中擴張。以往大眾文化這種意識形態,只能影響地球上一部分的人,現在其他人都會慢慢被統一於全球的大眾之中,遊戲也將會愈來愈進入嚴肅的人文領域。我們的下一代人不但會說:「我是玩某一隻遊戲名著,受其薰陶長大的。」而且還會視那個虛擬世界為自己的真實。
好的一面看,他們對人文歷史的知識和關懷也許會提升,就像這次Ubisoft拯救巴黎聖母院、還率先捐錢,就獲廣大玩家叫好。但同一時間,其實也有不少玩家認為「燒了就燒了,沒有什麼大不了」,反正可以重建,而且虛擬世界的細節可能更真實。對他們而言,像《復仇者聯盟》的「滅霸」那樣,一個手勢消滅一半人口,可能也不過遊戲一場。其實現在已不時有網民留言,「消滅沒有用途的剩餘人口有什麼問題」,未來世代潛移默化的價值觀,卻也不難想像。
(編者按:沈旭暉著作《平行時空2 – 解構本土主義崛起的世界》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育碧娛樂公司(Ubisoft) |
上一篇: | 示弱變真示威 泛民與政府「輪流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