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4月18日

丁望 思維漫步

上山下鄉五十年 受苦者記憶深

青春歲月是喚不回的「過去」,但許多人不會忘記「過去」,「過去」或有脈脈溫情,也或有未去的悲傷。

今年,是上山下鄉(知青下鄉)運動50周年、知青回城抗爭40周年。在許多人的記憶屏幕,痛苦的「場景」仍然清晰、回城就業的喜悅未忘。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正反思上山下鄉的「苦難歷程」時,類似的上山下鄉運動又來了,這是回歸毛老路、推進「亞文革」的新標誌。

中共十八大後就被「整頓」的共青團中央,於3月下旬發出紅頭文件(中青發〔2019〕5號),題為〈關於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的意見〉,闡述動員城市知青三下鄉(文化、科技、衞生下鄉),2019-2020年的指標是3000萬。

上山下鄉潮 知青回城浪

現在的三下鄉,與毛時代(1949-1976)的上山下鄉是相似而不盡相同。現在的動員方式標榜青年志願服務,上山下鄉則是強制性。

知青政策回歸毛老路,引起很大的爭議。網民的留言,雖有「青年人受磨練」的頌歌,以回應「七年知青」樣板;但更多網民表示,上山下鄉是極左折騰,痛苦的記憶不會淡忘。

新的三下鄉,預料會面對很大的阻力。其主因之一,是毛時代的上山下鄉,給知青的苦難太深,社會上的民間議論甚多。就梳理「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而言,上山下鄉的「歷史教訓」,是今日值得探索的課題。

知青下鄉務農的行動,早在1955年就有,北京當時組青年志願墾荒隊到東北開荒。大規模的強制運動,則發生於文革時(1966-1976)。下鄉的人數約2000萬。1968年12月毛號召知青下鄉,1969年形成上山下鄉高潮,有近270萬知青下鄉。1970-1973年退潮,1974-1976年回潮。1978年底至1979年春,各地發生知青抗議潮、回城浪。

上山下鄉引起不滿、積聚民怨太深,在於它的強制性及其強制舉措背後的「無產階級專政」。

上山下鄉的推行,一方面靠造神的個人崇拜,把毛塑造為絕對正確的神,「引導」知青崇拜領袖及其語錄、聽他的話,並產生做「馴服工具」的「光榮感」。這種愚民式的「政治教育」有一些效果,這是部分知青最初樂意下鄉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各地依靠「專政力量」,以強制手段逼知青就範。強制手段包括停止原地的戶籍、糧食定量供應。沒有戶口和糧票無法生存,非到指定農村落戶不可。知青下鄉後,成為農村公社的農民或軍方生產建設兵團墾荒兵之後,完全受嚴控,實際淪為毫無個人自由的農奴,受治保主任、兵團排長的「專政工具」監管。被嚴控戶口、糧票,又無法取得外出「路條」,逃亡外地(或回家)幾乎是不可能的。

上山下鄉積聚民怨的另一主因,是下鄉知青的非人化,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所謂非人化,是許多公社、生產建設兵團幹部不把人當人看待,利用公權特別是「專政權」欺凌、迫害知青。女性受到的欺凌,還包括性騷擾、性勒索或性侵略(強姦)。農村幹部多半只受過小學教育,素質偏低。他們大都是「階級鬥爭積極分子」而被提拔,當權後多有欺凌、報復之舉,這是知青無法躲開的苦難。

下鄉知青的紅二代,有強勢背景的多半「插隊」於生產建設兵團或軍工企業,有薪金可拿;有些兵團軍官、農村幹部對他們「押寶」巴結,以等待其父母平反或升官後獲「回報」,這樣的紅二代備受「照顧」,一批人在1973-1976年獲推薦入大學當「工農兵學員」。精於走後門者,多能充快樂的「飛鴿牌」(天津名牌自行車)。

迫害或照顧 冰火兩重天

有些紅二代牽扯到「階級成分」,則未必有好日子。中共中聯部處長喬石之妻是陳布雷(曾任蔣介石侍從室主任)外甥女,他們的女兒喬曉溪就因「媽媽的家庭出身」不能參軍。北京知青網曾轉載她「插隊」京郊農場的回憶錄,說:「從一開始我就感覺到,農場領導對我們這些北京城裏來的知青有着莫名的仇視,把我們當勞改犯般改造。記得第一天出工就來了個下馬威,每人挖20個一立方米的深坑,挖完合格了,才允許吃飯。」

出身於地主、富農等「專政對象」的知青,在一些農村的遭遇更慘。湖南江永縣插隊的老知青(文革前下鄉),在文革初期處於「清理階級隊伍」的恐怖中,不少人經受了「飢餓、恐懼、逃亡、追殺」,一批地、富子弟被隨意處決或活活打死。

上山下鄉積聚民怨的又一原因,是農村居住、衞生環境差,山溝的自然生態多半惡劣,農耕和日常生活十分艱難,再加上沒有薪金酬勞,缺乏零用錢,更難有交女友、結婚的機會,令有思考力的知青感到「沒有前途」。農村並不缺勞力,知青下鄉既不能真正「解決就業」(而是遭受折磨),更衍生與農民爭地的「社會矛盾」。在1978年知青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提到上山下鄉引起知青、家長、農民、國家「四不滿意」。

胡、溫新政時段(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出版的史書、知青回憶錄對上山下鄉的苦難多有記述,回憶錄《無聲的群落》和研究著作《失落的一代》,是其中的代表作。近年公映的影片《芳華》,亦觸及下鄉知青的「蹉跎歲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