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2月14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姓孔聞子曰 外孫女出書

一、

筆者不止一次在這裏「說教」,有一點(最好當然是「讀通」)我國典籍的知識後才放洋的留學生,學成歸來,以文科生來說,「成就」肯定比不通中文者高。「讀通」和「成就」加上引號,以此為筆者個人的看法,並非「實證」研究的結論。

既有這種認知,當兒女小學畢業前後赴外讀書時,雖然為習慣新環境新語言而大費周章,內子還為他們請名師教中文,每周「惡補」,師資優質加上「舉目無親」心無旁騖,結果他們的中文都不比留港的同學差。到了外孫女赴外求學,由於學校地處偏遠小鎮,沒有機會找到稱意的中文老師,小女遂安排她放假回港時還此補習中文的心願。

在香港,要找合適的中文教材不難,但孫女自有主見,要讀《論語》。揆其原因,大概有二。一來這是她對一知半解的「子曰」有探秘的求知欲;一來是從族譜上知道她為孔聖人第七十四代孫。有此「心結」,才有此「離地」的選材。不過,看深一層,這是合情合理合人性的抉擇。

和她的母親一樣,孫女亦遇上良師,據說那位老師很年輕,不是什麼鴻儒大老,可是循循善誘且擅長說故事。孫女學習中文的潛在興趣,很快便被誘發!

二、

大出筆者意外的是,孫女不動聲色,於二○一七年把她那本於一年前寫得密密麻麻、有關《論語》特別是《孔子家語》點滴的「讀書心得」(暑期習作、聽講筆記),改寫為英文的手稿,訂裝成冊,送給筆者作為生日禮物,筆者「心花怒放」,固不待言;更令筆者驚喜的是,去年筆者生日,收到的禮物竟是一冊在英國出版的The Tales and Teachings of Confucius*。孫女不僅把於二○一六年暑假所學所記所思,在一七年暑假改寫為這本英文小冊子,於一八年冬出版時還配上她手繪的水墨插圖──孫女會用毛筆且能畫上幾筆,相信是向她的媽媽「偷師」學來──這些插圖,以「拍賣官」的審美角度,當然沒有鑑賞價值,然而,作為這冊以簡明、流暢、可讀性高且以說故事體裁出之的「孔子故事集」的插圖,不但與內文相得益彰而且頗具個人特色。

孫女為什麼會把這數則甚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子曰」(孔夫子與其學生的言行語錄)衍成說故事般的英文?筆者沒有正面向她提問,惟從「閒話家常」時所得的印象,她是有心向不同籍貫的同輩同學,傳揚一點孔學小故事,讓他們知道距今二千五百六十九年前,我國有一位以私塾及遊學方式向三千弟子傳授「仁、義、禮、智、信、孝、悌、忠、廉、恥」學問的儒家學派創始人(何況這位「至聖先師」還是她的祖先)!但願她這本小書(圖文並茂的大冊子)能夠引起以英文為第一語言的讀者對孔學進而中華文明的興趣……儒家的學說,在二千多年後的今日,當然不能照單全收,比如孔子主張「為政以德」,以道德(德治)和禮教(禮治)為治國之正道,雖切合當前國際政治亂局的需要;然而,非常明顯,在孔子所處的封建時代,他鼓吹教育人民以「道德」及以遵守嚴格的君臣父子、貴賤尊卑的社會階級觀念,達致社會和諧,非常「王道」、正確,但在人民手握選票且享存有「選擇自由」的現在,教育的內容有大事提升、修正之必要;而社會階級由大眾(市場)決定而非由統治者說了算!儒學淺嘗輒止,應予鼓勵;若欲進一步「深究」,便費思量。

三、

放洋就學,學習西方文化,有點中文的底蘊,對於咀嚼中西文化異同,探索融會貫通的門道,是增廣知識甚且在學問上有所發現的最佳途徑。事實上,毋忘我國文化,是筆者數十年來不易的信念。對於香港的小學生中學生來說,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學好中文,最好還學點普通話,以補廣東母語之不足且為理解、書寫白話文的不二法門。對於眾多自小說英語讀英文的小朋友,要說服他們兼顧「深奧」的漢語,殊非易事。

筆者幾名兒孫對中文的興趣,肯定是內子不時督促、提點之功;加上筆者以中文謀生,筆耕不輟,小輩耳濡目染,對中文總有一點親切感罷,那應該有助他們在「番邦」打下了不錯中文(甚至可說漢文化)基礎的原因,內子和筆者對此相當快慰!西洋人進教堂「做禮拜」,多為懺悔自己的過錯和罪孽,祈求上主恕罪,以獲頒進天堂的通行證;國人進道觀佛寺神廟求神拜佛,泰半祈求神靈保佑闔家平安、財源廣進及兒孫無災無難福祿壽全──即使不幸有個既愚且魯的後代,亦要做個笑口常開開開心心的Happy idiot!

筆者不信神仙妖怪,然而與國人一樣,有全心全意希望後輩有所成及快樂的基因。如今外孫女十三歲補習中文十四歲寫成英文故事十五歲出書,筆者內心之喜悅寬慰,還用說乎?

四、

世人特別是港人,莫不以把兒孫輩送進「名校」為人生階段性目標,所謂「名校」,校風正統純樸之外,主要是師資一流且有愛心(專業精神);同理,替後輩覓課餘「補習」老師,亦為不少家長的要務。當然,良師難覓,既得名師,便要好好珍惜。清代大名士鄭板橋曾「提醒」其弟:「擇師為難,敬師為要;擇師不得不審,既擇定矣,便當尊之敬之。」(見〈濰縣寄舍弟墨第三書〉)。這在「厲行」孔學等級不可逾越的年代,絕對正確,但身處自由民主社會,筆者認為「尊之敬之」之餘,應加「友之」。「老師」成為「朋友」,可讓你能隨時請益之外,還有機會以你的方式表示不忘師恩的開導……筆者的子女和二三十年前教導他們的中文老師(早已成為大學教授),「亦師亦友」,時相過從;但願孫女亦會惦記着這位以初階的「孔學」滋潤其心靈的「老」師!

有幾句切題的「題外話」,可以一說。在香港這個「鬼聲鬼氣」的前殖民地生活,於兒孫輩的教育問題上,相信與大多數港人一樣,筆者和內子最擔心因而最着意的是如何才能學好中文?說來有點不可思議,當兒媳告訴我們,兩名孫子先後考進國際學校時,我們高興之餘,不免擔心他們的中文,哪知兩年下來,他們的中文,無論書寫還是口語,都令我們自愧不如。原來他們考進的是僅有的兩三家注重中文教育的學校之一,才有此成績!他們用純正的中文作文,他們的普通話,以他們不足十齡的年紀,算是字正腔圓、非常悅耳。禮失而求諸「外」,此之謂歟……從今而後,當力主母語教育但把子女送進國際學校讀書的特區高官被傳媒質問何以言行不一時,他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這樣做的目的在令他們的兒女學好中文!

*這本筆者姑譯之為《孔子講故事》的小書,本港西書名店香港圖書中心、Kelly and Walsh、辰衝及商務、三聯和中華書店(各分店)有售。依照作者的心願,本書收入悉數捐助Changing Young Lives Foundation(「成長希望基金會」),一家總部設於石硤尾、專為香港及內地的弱勢及基層兒童和青少年提供百分之百免費教育和個人發展機會的慈善組織。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