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23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府會不和和平演變 錢多息低減產購金

一、

保守(其實是「過時」)政治論者常說英美一家親不只是一句虛言,而是兩國不僅「同文同種」,所走的政經路線亦予人以同出一源的觀感。美國雖是「新興」大國,但政治上老是追隨英國之後,益顯兩國關係之密切。最佳例子是八十年代初,戴卓爾夫人在大選中勝出,當上英國首相,便拜大儒海耶克為師,走自由經濟之路,全力打壓工會、把國企私有化,經濟上大有所成;海耶克由是罕有地獲女皇賜予比爵士尚高一級的「白金漢宮行走」(Companions of Honour, CH)勳銜!戴卓爾夫人拜相十八個月後,列根當上美國總統,見英國「走資」成效甚著,遂全力鼓吹「供應方面(側)經濟學」,供應創造需求雖是十七世紀的法國特產,但配合「證明」稅率愈高稅收愈少的「拉發曲線」(Laffer Curve),雙管齊下,經濟由是欣欣向榮;不過,以「拉發曲線」揚名立萬的二流經濟學家阿瑟.拉發,雖無海耶克的榮譽,卻成為炙手可熱的「經濟師」,大發其財,得其所哉。

如今英國因脫歐之爭,幾令經濟癱瘓、政治失序;美國則因「盲俠」特朗普四處撩是鬥非,令政府「停擺」且府會對立如宿敵。英美同陷民主政制功能崩潰的亂局,豈是巧合這麼簡單。

從表象看,英(歐)美所以有此亂局,皆因民主政體病入膏肓,亟待改革。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不過,因此認為民主政制行之無效,應予唾棄,則屬錯誤論斷。西方現行政制不僅令朝野各自表述,盡顯言論自由的優點;統治階層亦意見紛紜,噪音沖天,聾人嫌嘈,然而社會並未因之失序,反而發揮制衡作用,令人民最珍惜的自由民主、保障私有產權,以及「選擇自由」得以永續。值得大家注意的是,當前西方國家(英美法)雖然亂得不可開交(她們當前的「話事人」因此無法抽身出席達沃斯的「世經論壇」),但府會如常運作,即使美國「停擺」已屆一整月(始於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政府部門的確出現不少問題,惟市場力量都能解決;府會的對抗止於言文,當權者無法、不能以政治手段迫害對手;不但如此,目無餘子跋扈囂張的特朗普,其前途還懸於其前私人律師科恩(M.D. Cohen)之口,如果二月七日他在國會「作證」時和盤托出對特朗普不利的往事,後者恐難逃被國會彈劾的厄運!英國為脫歐而令全國「分裂」,但英國政制如常運作……事實上,英國可算是世上對本國政治制度最有自信的國家,那從其禮聘加拿大人出掌英倫銀行(金融業為英人的看家本領)行長,及倫敦市民一人一票選出巴基斯坦裔「社會活動家」當市長可見。

自由民主制度便是在這種把人民內部矛盾激化為和平演變的進程中不斷進步的政體!

二、

有赤字、印鈔票,是當今世界有能力發鈔國家解決「財困」的最佳辦法。如此這般,到了去年第三季,據今天開幕的達沃斯世經論壇於去年底公布的數字,全球各國的總負債達六十三萬億美元,當中負債強國美國佔三分之一強的二十二萬億左右,為當年國民毛產值(GDP)百分之一百零六。數據看甚驚人,惟比起日本便瞠乎其後──日本同期的負債為GDP百分之二百三十八……

政府有需要便開動印鈔機的後果,和二十年代不同,當時奧國學派巨擘米賽斯(L. von Mises, 1881-1973)夜行路過維也納印鈔廠,聞機聲轟轟,對同行學生作準確預測,通貨膨脹將至!果不其然,歐洲各國為惡性通脹所傷……七八十年後的今日,經濟結構遠較複雜,貨幣學派發鈔比率高於經濟增長、通脹必然降臨的說法,已與現實脫節。各國大印鈔票通脹率似有若無,是為明證。

同樣「道理」,過去(上世紀)數十年,貴重資產如黃金物業等,是通脹剋星,那即是說,通脹期間,唯這類資產會升值,因此,一聞「印鈔廠開夜工」,便應購進以保值。可是,如今這種想法亦已「老化」,試想,這些年來,通脹率近零但樓價升完可以再升──不僅本港為然,只是香港的人為因素較重而升得「與眾不同」而已──樓價與通脹背馳,彰彰明甚。金價又如何?金價與通脹背馳之勢雖不明顯,但在近零通脹率之下,亦有一定升幅,這兩三個月來,通脹紋風不動,金價竟然躍躍欲升,這又是什麼「道理」(加上引號,是因為在投資市場,「道理」對價格升沉起不了作用)?爬梳有關資訊,筆者以為這是投資(機)者了解近十年金礦有倒閉無新發現令黃金產量萎縮,加上通脹雖遲遲不至但鈔票愈印愈多迫使利率孳息如雞肋,投資者因此加重「從不派息」的黃金在其投資組合中比重。簡單供求律令金價緩慢爬升。

在資金泛濫加上華爾街金融風暴後的十多年來,工商界在近零息的寬鬆金融條件下大肆投資,必然造成重大經濟資源浪費(經濟學家的共識),考慮吸納(以本欄讀者來說,是增購)黃金,雖然與對沖通脹無關,卻應該是不錯的主意。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