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9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美國步步進逼 港不應成負累

一、

今年是中國建國六十九周年,又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在這個值得舉世騰歡的年頭,卻招來「前度」美國不留餘地連珠炮發的攻訐。國慶前夕,美國與墨西哥和加拿大達成「有孤立中國意涵」的《美墨加貿易協議》(USMCA),不准締約國和「非市場經濟國家」達成「自貿協定」),顯然是對中國「下毒」;十月四日,副總統彭斯在華盛頓赫德森研究所發表《對華政策演說》,針對中國的「軍事擴張及現代化、經濟掠奪策略、操縱貨幣滙價、強制性技術轉移、盜竊知識產權,以至工業補貼等,作出無情抨擊;不但如此,還直接干預中國內政,對中國拓展「一帶一路」(以「債務外交」擴大影響力)和「說服三個拉丁美洲國家與台灣斷交」等,表示強烈不滿;而令共和黨政府咬牙切齒的是,據彭斯的說法,是中國發起前所未有的行動,試圖影響美國民意、左右十一月的中期選舉及二○二○年總統選舉」(據「美國之音」譯文,刊五日「眾新聞」)。

六日本報社評引述「中國問題專家」的話,指彭斯的演說,為「特朗普政府版本的『邪惡帝國』演說」,可見美國已撕破面孔,對中國的態度不再出於「與人為善」的角度!值得為讀者推介的,還有昨天本報投資版的數篇時評,習廣思的〈降準大手筆 未必止得咳〉、林日彥的〈如同宣戰的演詞〉及方卓如的〈並非生活在和平時期〉,道盡當前世務,精悍短小,言簡意賅,極為切題。讀者不應錯過。

雖然中國斥彭斯的指責「無中生有」並「敦促美國停止詆毀」,但美方置若罔聞,連串配合彭斯不滿中國言論的活動,相繼公布。國防部宣布美國太平洋艦隊將於「十一月一周間」在南海及台海進行「向世界展示實力(Global Show of Force)」、真正目的在「對北京發出威懾」訊號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國防部還發表報告,指出「中國對美國防工業構成重大威脅」,因為中國操控了「可能影響美軍關鍵材料供應……」。事實上,美國絕非向中國「啟動」新冷戰,彭斯的演說,在筆者看來,是宣布結束特朗普上台後與中國的冷戰(特朗普與習近平主席「老友鬼鬼」但特朗普無時無刻不對中國發射明槍暗箭)。

彭斯獲特朗普指示,正式吹響準備與中國「熱戰」的號角!

二、

筆者常說應對咄咄逼人的「美帝」,以中國過去數十年來全力發展經濟、改善低端人口生活而疏於研究有力懾伏敵人令敵軍聞風喪膽的先進武器的現狀,宜採取「君子」動口不動手及報仇N年未為晚之策。如此說法,很易被定性為「長敵人志氣」的喪氣話。持這種看法的人當然不無道理,認為美國少爺兵貪生怕死打不了硬戰的看法,向來深入民間,但如今少爺兵已不必上戰場。不過,少爺兵現在卻有軍備不足之虞,十月四日華盛頓傳統基金(Heritage Foundation)發布的《二○一九年美國軍事實力報告》(2019 Index of U.S. Military Strength),便力陳過去數屆政府未能強化軍事建設,在國防上「蹉跎歲月」,說多於做,令美國軍備已成「大落後」,因此「無法同時應付兩場大戰(Major Wars)」。這份由一位海軍陸戰隊退休校官撰寫的報告(可於同名網站下載),指出目前海軍只有艦隻二百八十四艘,遠離目標(Projected)的三百五十五艘;空軍則有太多需要經常維修的「陳年舊貨」,維修費昂貴且缺乏技術人員。當今武備大多已數碼化,惟使用仍需人手,美軍員額不足,是「動武」的一大困擾;《實力報告》指出雖然國防部為招納新兵,撥備二億美元作為「新兵花紅」,但由於經濟上行加速、就業機會提升,加上出生率下降,就謀生角度,從軍誘因不足,現年度遂缺少六千五百多名新兵。美軍的現況,在和平時期看不出問題所在,一旦爆發戰争,軍事人員捉襟見肘的缺失便現形且對戰爭有負面影響……

不過,軍費龐大且在海外五國部署核彈的美國,傳媒經常有美軍軍備滯後及中國又獲先進武備的大幅報道,是真是假,外人當然不知道,可以理解的是,這類「新聞」,也許是「五角大樓軍工綜合體」要求國會增加軍費的最佳設計!無論如何,彭斯言文發炮後,繼之而來的是展示實力的南海台海「實彈演習」!

三、

美國人在門前耀武揚威、大壯台獨聲勢,北京當然大發雷霆,但其抗議止於言文還是以明刀明槍對撼,將取決於決策者是否對赫德森及《實力報告》有關陳述的判斷……和絕大多數人一樣,筆者知道「美帝」一旦下定鐵心要壓制對手,那些有效性可怖性已在中東戰場「驗證」的先進武器,肯定會帶來重大傷亡。畢竟戰爭便在自家門外,還是採取「君子之策」為佳。不過,看有仇中DNA的特朗普團隊的策略,北京的忍讓不可能改變其欲致中國於死地的陽謀。這正是今日中國處境艱難處!

北京如今能有效着力的,台灣愈走愈遠之後,也許只有「國境之南」的港澳。澳門馴如處子,香港則噪音清晰可聞,這種足以彰顯香港自由氣息尚存的民間活動,本應小心呵護、收為己用,但心急謀求「篡位」的老左,卻欲全面搏殺。以當前嚴峻的國際情勢,老左在香港的活動,應以不會加重國際間對北京的壓力為主軸,以一旦做得「過火」,美國便可制訂種種不利香港作為自由世界一分子的立法,那只有存心在香港奪權的老左所樂見!這幾天「熱炒」的新聞是「簽證風波」,穩重、正派的《金融時報》駐港的亞洲編輯馬凱(Victor Mallet),疑因邀請稍後被當局取締的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在他任第一副主席的「外國記者會」(FCC)談港獨而被港府拒絕工作簽證續期申請。不論此舉是否與打擊新聞自由有關,肯定香港因此在國際間尤其金融圈留下不良形象……金融界特別是投資銀行從業員見錢開眼,絕不會為一名新聞工作者被留難、打壓而少做香港生意,但在當前對中國不友善的氣氛下,外國投資者是可以迫使金融機構退出香港市場的!

■去周四(十月四日)拙文見報後,「信網」即貼出timcheung的短文,提供顏之推《還冤志》全文(收錄於「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中)。本報「北狩錄」欄主劉偉聰更來函(電郵),指出「眼不能見其睫」,語出《顏氏家訓.涉務篇十一》;又顏之推譏諷的不是梁武帝父子而是「誤導」朝廷的時賢。劉君指《北齊書.文苑傳》有顏氏著《證俗文字音》五卷及《冤魂志》三卷的記載。劉君爬梳原典,讀通看透,令人欽佩。併此致謝。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