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0月3日

王岸然

國慶日成爭取獨立日

中共近年大國崛起,軍事上成世界第三強國,經濟又是第二大強;就算西方最反華的勢力也預期中共10年內會成為最強大的國家,對所有國家而言,如何謀求與中共發展為更緊密友好的盟國,是首要外交課題。

港人不滿 遊行反映

不過,對港人而言:「不是」。新世代要求獨立之火一經點燃,再也熄不下來。國慶之日,沒有港人真心慶祝,卻有萬人以上遊行,表達對中共「佔領」香港20年的不滿,也在高壓的氣氛下表達港獨的訴求。

沒有人探討過香港人要爭取政治上最能代表香港人是哪一天,但自自然然,「九二八」必是首選。今年已經是第三個年頭,每到周年時刻,當年的照片影像就在互聯網重現。政客只想收割成果,於是在金鐘的紀念都是很矯情、很宗教的儀式化,筆者去了兩年已不願再去,但不會忘記,這是港人最重要的日子,但「九二八」這一天在香港獨立之前不會是假期,10月1日卻是。

是否假期,對搞大型集會遊行的分別可大了,10月1日若發展為遊行習慣,便很容易發展為可代替爭取民主的七一遊行;再進一步,利用假日搞民間「公投」、要求獨立的一天,有哪一天比中共的國慶日更有意義?

經這一年,中共對所謂港獨的粗暴打壓,港人心中的躁動和不滿,其實已經反映在遊行人數之上,說10月1日可以代替7月1日,並非不可能的事。傳統上,香港的所謂政治敏感時刻都在上半年,從6月4日到7月1日是為高潮;但六四已是「鄰國」歷史,「九二八」才是港人起義之日。

若不善忘,應記得當年佔中原定於10月1日的,提前兩天開始,只是意外;更須留意的是,香港的選舉日期皆在秋天,政治活躍期由上半年轉為下半年,是應有的改變。

10月1日以「公投」爭取獨立,是可以發生的事,而且的確發生了,只是不在香港,而在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看新聞,同樣見到警察對人民施暴的影像,這與香港3年前發生的何其相似。如果看看新聞背後的簡單歷史,加泰羅尼亞人爭取獨立的動力與港人是驚人地相似,就是「一國兩制」失敗後的副產品。從地緣政治上看,加泰羅尼亞全境與西班牙接在一起,獨立談何容易?但加泰人民勇敢地已走出公投的第一步。那是香港新世代天真,還是我們這失敗的一代對港獨訴求的落伍、恐懼和自私?

加泰羅尼亞是西班牙內最富裕、物產最豐富的地區,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可上溯100年前,在西班牙內戰之前,加泰地區享有廣泛的自治權力;但這些權力在佛朗哥獨裁時期(1939-1975年),自治權受到壓制。佛朗哥死後,民族主義再復興,終於在1978年的憲法框架下賦予自治權;到2006年,加泰地區獲得更大的自治,但西班牙憲法法庭於2010年撤銷絕大部分自治權利;於是,在西班牙憲法中不可分裂的國家便出現獨立公投。

世代矛盾 難以解決

加泰人的抗爭香港人只能作為例子觀望,難以直接比較。但對筆者而言,最大的啟示就是「一國兩制」若是真的、是有誠意的,港人的獨立訴求根本不會出現。可是,中共不單對民主承諾食言,對港政策也在根本上逆轉,在沒有民主制度之下的特首選舉由低民望者勝出,這是連假民主也免了。

法治也遭粗暴干擾,連有限度的選舉議員權力也引入政治審查制度,港人對中共的反感與日俱增;自以為已經控制大局的專政者,只懂以鬥爭手段對付港人,港人自然由口頭獨立發展為行動、甚而武力爭取。

這只會是一個惡性循環,結果只有一種模式的結束——香港出現由下而上的大規模抗爭運動,名義上是爭獨立也好、爭命運自主也好、爭和理非的民主也好,甚至只是要維權、要保護自由和法治這樣卑微的訴求也好,總之是社會失控,破壞四起,解放軍被迫開入市區平亂,「一國兩制」正式告終。

回望3年前的這天,「一國兩制」是可以提早告終的。「雨傘革命」或不算成功,但也不是失敗,所有革命也極少一次過便成功。3年來,民間對「前佔中、後傘革」的反省已討論不少,不同派別均爭功諉過,大放馬後炮,冒充先知,更是討厭。然而,願與不願、想與不想,只要中港矛盾未能在根本上解決,便無解決方向,與「雨傘革命」的同類事件會再次發生,卻不會同樣地和平結束。

香港的往後發展,筆者的看法是世代矛盾、中港矛盾的大問題。兩年多以來的觀察,中共對港的研判,只認為是管控不到的技術問題,自然也只是以加強政治上的操控、思想上的教育(強推國教)為應對;香港因而走向要求獨立,以動亂和結束「一國兩制」告終,那是不易逆轉的方向。

中共的輿論機器串連「港奸」,年來不斷以取消「一國兩制」來恐嚇港人;部分泛民及本土派也持相近論調,甚至以延續《基本法》作為交換民主改革向港人推銷,這些思維脫離民眾,遠離新世代。然而,這是充滿小資產階級的幼稚,對沒有產業的平民而言,香港最好的發展是獨立建國,次好是有民主,否則自由和人權也是半真不假時,不如回歸「一國」安心當順民、遠離政治好了。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