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4日
內地城市的共享單車很受歡迎,大行其道,市民還會引以為傲,作為新鮮事向外來客推介。共享單車以外,近日北京街頭更開始出現共享汽車,帶起對共享經濟的熱烈議論。
北京新出現的共享汽車,白身紅頂,有稱之為「小紅帽」。顧客可以通過手機預訂,繳納押金,下載應用程式,即可看到附近網點的車輛信息,包括續航里程;顧客按需要揀車,去到停車點,用手機拍照和上傳,點擊解鎖,便可以上車開走,用後可停在任何合法車位。用車收費按時間計算,據稱遠比乘坐「的士」便宜,起碼節省了司機開支。推出這種經營的企業,計劃今年在北京投放2000到3000輛車,並陸續擴展到其他城市。
出租汽車給顧客自駕,這類業務早已在外國盛行,尤其受旅客歡迎,租車駕駛穿州過市的人不少。內地新出現的共享汽車,嘗試在交通擠塞的城市裏營運,希望通過眾人共用,抑制私家車增長數量、減少佔用路面,提升環保效益。
逐漸出現新商業模式
共享出行工具,由單車到汽車,引起人們議論未來生活方式的改變,例如說,可能決定不買車了。在這討論中,有官方媒體把「共享」改稱為「分享」,大抵是認為目前運作模式,並非用戶各人共享所有權,實際仍是由物主把部分閒置的資產提供予其他人分享,交易過程利用了新信息平台。
分享經濟在國內外興起,調動的閒置資源涵蓋生活用品以至生產設施,汽車以外,住宿、影音、書籍、服裝、器械、電子產品等諸多門類,都成為分享平台上的熱門選項。另外,還會包括各種服務和專業技能。
預言學家早就曾提出「產銷合一」的設想。長期以來生產與消費的二元對立,將被分享經濟打破:個人不僅是消費者,也同時成為供給者,例如Uber優步就把私家車一部分時間轉為出租車。信息平台不斷撮合新的交易,激勵創新。推而廣之,逐漸出現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只租不買、按需付費;未來確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共享經濟。
市場管理帶來新挑戰
研究人員擔心新商業模式迅速發展,對市場管理帶來嚴重挑戰。在分享平台上推出的產品和服務,來自四面八方,欠缺規範,標準參差,難免會發生問題。例如網約車的司機,從業資格不斷受到質疑;內地分享平台激活的二手市場,常有人投訴貨不對辦。中國大陸現在成為最大的分享經濟市場,迫切要求規範化管理。
新信息科技對新聞傳媒行業的衝擊,是有目共睹的。傳統新聞媒體在各類社交媒體競爭壓力下面對的困境,也可理解為傳統商業模式遭遇到分享模式的挑戰:大量分散的個人通過社交媒體轉發消息,分享自己創作的文字、照片、視頻,成為資訊提供者。其中有新舊矛盾、利益對抗,加上來自不同源頭的流動資訊缺乏規範化管理,於是「假新聞」充斥,進入「後真相時期」。喜好借助自媒體發放訊息的美國白宮,與老牌傳媒機構之間展開的尖銳較量,正是這矛盾交錯的反映。
分享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是協調傳統經營與新商業模式,結合發揮傳統品牌的公信力與專業優勢,建立適當的規範管理。香港既崇尚資訊自由,就應滿腔熱情地支持新科技帶來的創新變化,同時必須維護客觀準則和專業操守。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從汪精衞到湯家驊 |
上一篇: | 房屋分配關鍵詞:誰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