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3月2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指數基金不費事 集腋成裘披上身

一、

巴郡.哈撒韋主席「股神」畢非德(筆者舊譯包發達)每年一度於公司年會上宣讀的「告股東書」,在只有印刷媒體的年代,非股東要付十美元(?)並且應事前登記才能「人手一冊」,當年注重投資事項的傳媒,莫不擇要移譯,引述並詮釋「股神」對投資市場前景的看法……。如今「告股東書」同步上網,資訊易得,有興趣報道的,不論紙媒網媒,反不多見,真是咄咄怪事。所以如此,當然與資訊泛濫有關,但「免費的東西少有好東西」的「網民智慧」,相信更起決定性作用。事實上,今年八十七歲的畢非德,人老腦靈心精,對投資對世情的「哲理」,仍閃爍着智慧光芒,非常精闢、「貼地」,值得有意做自己資金主人並立下賺錢宏願者,細味細讀,必有得着。

巴郡一年一度盛會,雖然已過數天,本報昨天仍然刊出「價值投資」郝承林的〈畢非德價值千億美元打賭〉及「新聞評點」高天佑的〈股神離地投資法〉,均未失時效,可窺見「股神」投資智慧的吉光片羽,大家不容錯過。

去周六巴郡開年會,周一本報以〈股神轟基金收費貴表現差〉為題的報道,對該公司去年的表現,說之甚詳,標題亦突出畢老「說話」的要點;可惜,未知是否因為篇幅關係,竟然漏去了筆者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於痛斥投資基金經理「食水太深」蠶食投資者利益之後,畢非德對「領航(前衞)指數基金(Vanguard)」的創辦人博高(博格爾,J. Bogle)致以最崇高的敬禮,他這樣寫道︰「如果要為美國投資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人豎碑立像,這個人非博高莫屬!」畢非德是名副其實的「股神」,他於一九七○年入主巴郡至今,股價(未拆細亦從未派息所收股息則全部購進股票)至今升幅近五萬二千倍(51400%),遠的別說,僅從一九九○年的股價企於七千元(美元.下同)水平,一路反覆上升至二月二十八日超逾二十五萬七千元(P⁄E十八倍強,總市值近四千二百億),便知畢非德「股神」之名並非浪得!

被這位投資界公認「股神」如此「高度評價」的投資家是何方神聖?周二「投資者日記」主人畢老林,補前天新聞報道之不足,詳細介紹了這位被他的「老宗」畢非德譽為「對美國投資者的貢獻前無古人」的「指數基金」始創人博高(John Bogle, 1929-)!

二、

博高於二○一一年為紀念謝世不久、對他有知遇之恩的老師,寫了一篇題為〈教授、學生和指數基金〉(The Professor, the Student, and the Index Fund)不足五頁的短文,以致客戶的投資通訊形式發表,內文略陳「指數基金」(一九七六年八月草創時稱「指數互惠基金」)的源起,還述說了他和乃師森穆遜(便是那名諾獎得主)數十年的師弟情誼;博高說,若沒有森穆遜的「積極參與」,「指數基金」可能胎死腹中。和上世紀五十年代以還上千盈萬經濟學系學生一樣,博高修讀的正是森穆遜那本「長壽」教科書《經濟學的基礎分析》(成書時作者三十三歲,他不理會「一流學者不寫教科書」的「傳統」,寫成這本〔不斷加入新內容〕數年前已出第十九版的經典),雖然由作者親自授課,博高仍有點吃不消;在老師「諄諄善誘」之下,他終以不錯的成績獲得全額獎學金,在普林斯頓畢業;他一九五一年的畢業論文〈投資公司的經濟角色〉,提出成立以「被動證券管理」(Passive equity Management)「指數基金」的初步構想,為森穆遜激賞,不但讓他以「優等成績」畢業,亦令他順利地在華爾街互惠基金公司謀得差事。

森穆遜對「指數基金」興趣極濃,他不僅在半學術性的《組合投資管理學報》(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本報過往多次評介這本季刊的文章)創刊號(一九七四年秋季)為文,述說成立一種與股市指數「平行」(apes the whole market);持有指數成分股然後「坐待」股市升沉,「不主動出擊或撤退」且收費極低的「指數基金」;稍後在他的《新聞周刊》專欄(佛利民亦同期開有專欄,可見當年該刊的盛況)數度撰文鼓吹此事……。長話短說,博高終於一九七六年底,創辦了「第一指數信託」(First Index Trust),他公開「招股」的目標是一億五千萬(由華爾街大行承包),結果只籌得一千一百三十萬……!

三、

「指數基金」以後的發展,不必細表,那從這四十年「基金」投資總額已達三萬九千餘億,足見其受投資者歡迎的程度;投資者的眼睛有時是雪亮的(如果「永遠雪亮」,豈不是人人發財,那還有人會去「打工」?),他們眼見投資基金成績極差(比「差強人意」還差),虧蝕的比比皆是,能為基金持有者帶來實質利潤的,寥寥可數(據基金研調機構「晨星」〔Morning Star〕的統計,去年獲利的股票投資基金僅規模極小的Hussman Strategic Dividend Value Fund一家,其資本回報率為百分之零點六!)。名目繁多的股市投資基金當然有賺有蝕,惟收佣、管理費及分成絕不手軟,吃掉了大部分利潤,那些沒有利潤的,佣金管理費照收,結果令投資者虧損……。「指數基金」隨波逐流,由於股市長期趨升,因此反能「坐」收成利。森穆遜是「領航」的投資者,二○○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在「波士頓證券分析員協會」晚宴上發言,說「領航」的回報「令我的六名子女和十五個孫兒非常滿意」。這是對「領航」的最佳宣傳。

「指數基金」的收費平均在資金百分之零點一一至零點二之間,而且沒有分成(投資基金收管理費一般逾百分之二之外,有盈利公司還抽二成),可說盈利都歸投資者。顯而易見,「指數基金」經理人的賺錢能力,遠遜投資基金經理。博高二○一二年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說他的財富僅「低位的數千萬元」,比起「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的「總管」約翰遜(A. Johnson)同期身家一百四十一億,豈止牛髀與蚊脾之比!

畢非德對「指數基金」造福「股民」,十分讚賞,因此才會破例在「年報」中表揚博高;他對「投資基金」投資成績差且濫收費用,極之鄙夷,這是他數年前與一對沖基金管理人就主動型和被動型基金長期贏虧進行打賭而他終獲勝的原因。在談論此事時,郝承林這樣寫道︰「世事之有趣便在往往出人意表……,九年下來,(被動的)指數基金升了百分之八十五點四,而五家主動基金的績效則分別為百分之六十二點八、二十八點三、八點七、七點五和二點九。花了大氣力選股,每天聚精會神捕捉買賣機會的,卻偏偏輸給了什麼都不動、靜靜持有的……。」當然,主動基金人才鼎盛、買入賣出非常頻密(為佣金亂炒一通),經手人從中賺得盤滿缽滿,苦的只是他們的投資者;至於買中那些根本「無利可圖」的,當然更輸個兩腳朝天,而他們的經理人則依然袋袋平安。想到此處,頓悟投資基金經理與律師、醫生等一樣,與投資者沒有「命運與共」(fate sharing)的關係。打輸官司、醫不好病人,律師和醫生照收足錢,這不是和輸掉客戶的錢的投資經理人一樣嗎?

‧曾蔭權陷獄與七警案.三之三下周刊出。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