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0月27日

張往

兩史課程諮詢折射教育困境

長久以來,歷史教育的形象沉悶刻板,市民大眾對本土歷史亦少有重視。現時正進行的兩史課程諮詢,指因現行課程年代久遠,加上課時不足,大半數學校無法完成課程,故此提出修訂。局方提出的方案,不外乎透過重訂主題和歷史分期、調整教學比重,以及提供較仔細的綱要說明,期望達致改革效果。然而,筆者細閱諮詢稿內容,卻發現諮詢方向無視學生學習面對的困境,反映香港教育理念的僵化和停滯,

前線教師都清楚,教授什麼課題並不是影響學生興趣的最重要因素,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的經驗才是啟發動機的關鍵。接受傳統訓練的教師,或以教師為中心設計的課程,會強調內容的全面性及學術層面的完整性──只要官方由上而下,清晰指明以多少時間教授多少內容,教師便可按官方審批的教科書作材料,按時完成教學。諮詢文稿以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為首項宗旨,其實與現行課程並無不同。但局方似乎仍未能看清問題源頭:過去20年來,中學歷史教育予人的形象正是背道而馳,與學生興趣切割,只重記憶和背誦,要求閱讀艱深史料,和撰寫冗長的論述文章。

問題的根本原因,首先在於評核模式的僵化。無論是局方或前線教師都承認,課時不足一直是最大難題, 但從來沒有反思學生在初中階段究竟需要通過多少測驗考試。在歷史教育中,通史教學的原則不會要求執着細節,反而重視理解長時間的發展脈絡,以及融會貫通不同歷史時期或主題。然而,一般學校或以行政和銜接高中課程等為由,長期以考試主導模式要求學生總結學習成果,以封閉式評估(Closed-book assessment)得出客觀分數為評量指標,無形中營造學生競爭和重視排名的扭曲心態,扼殺學習興趣。填充、配對、短答等考核方式,大多只是搬字過紙;彷彿追求一致的答案,就是教學的重大成果。在這種環境下,教師不會樂見學生提出問題,表達和交流不同想法。用單向式的直接講授,反而最節省時間,追趕進度。筆者曾於中一課堂聽到學生表示,大部分老師都不會鼓勵他們主動提問,因為他們總是「問錯問題」,浪費了老師寶貴的「上課時間」。

從諮詢文件中可見,局方指出初中課程很可能是學生唯一學習歷史的機會,所以期望能及時教授古今中外所有的重要歷史課題。然而,這種教育思維是否真的以學生為本?一面高舉終身學習的口號,卻又在課程限定學生的學習生涯,這是否教育工作者樂見的現象?近年美國的大學學者聯同中學教師合作研究,提倡並在全國各地落實「歷史素養(Historical literacy)」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歷史教學範式,例如:加強運用一手史料引導教學,減少依賴教科書;教授歷史概念的理解和應用,減少知識的單向輸入;鼓勵主動探究和討論,減少被動學習等。有論者更提出,學生學習歷史,從個人探索和理解所學,比建立集體的社會認知更應受到重視(Private understanding rather than public knowledge)。

歷史是對人類過去的有限記錄,無論期望或要求一個初中學生在短短3年的學習經歷中,取得對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的整全認知,又掌握世界自文明起源至現代的歷史過程,在現實中都是不可能的任務。無論是局方抑或教師,都應認清歷史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新課程中引入能建構知識的評估策略,再配合更新的課程主題和教學方法,藉此契機共同推動範式轉移,而非在課題編排或政治干預等議題上作無實質意義的爭拗和臆測,這樣才能打破過去港人對歷史的漠視和迷思。尤其在本土意識日趨熾熱之際,在普及教育的場景下,透過研習本地、國家和世界歷史,還原事實的本來面貌,培養學生尋求真相的態度,提供探索身份認同的空間,從而導正年輕一代的躁動和困惑,才是歷史教育對社會的應有之義。

張往_教協理事、中學歷史科教師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