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0月17日

沈旭暉 國際學海迷津

美國大選的「十月驚奇」現象

進入10月,美國總統大選到了白熱化階段,雖然共和黨特朗普受連串醜聞影響,如果綜合精英分析和互聯網民調,大局其實還未定。那怎樣才會定?我們不妨回顧一個美國政治術語「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或能從中找到答案。早前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者澤利澤(Julian Zelizer)在CNN撰文述及這概念,可作深度閱讀。

精心策劃變因勢利導

美國大選在每隔4年的11月初舉行,「十月驚奇」顧名思義,就是在投票前一個月內出現、對大選結果影響顯著的事,其中媒體左右中間選民的力量尤為關鍵。嚴格意義上的「十月驚奇」,需要是一方精心策劃的戰略,等到在大選前夕,才就某一導向性議題,進行大規模的媒體宣傳,以求對選民的傾向,造成不能逆轉的影響。但慢慢發展下來,不少計算以外的突發事件,也有意無意間成了「十月驚奇」,各方都要學習因勢利導、借力打力,更考選舉策略師的功力。

「十月驚奇」這概念在六十年代開始出現,當時現代通訊發展迅速,媒體對大選的影響力急升,從此逐漸被廣泛應用於大選分析,1980年卡特vs列根的選舉即為典型。那場選舉前夕,爆發伊朗人質危機,卡特聲望陷入低谷,列根團隊原應該高興,卻擔心卡特會在大選前夕,與伊朗政府就歸還人質達成協議,從而得分,贏得大選。美國一直有陰謀論認為,列根陣營當年一面通過媒體造勢,抨擊卡特營救人質不力,另一方面卻與伊朗秘密接觸,讓後者保證釋放人質的決定,只能在列根就任總統後才公布。陰謀論自然無法證實,但當年選舉期間,卡特政府持續的外交努力始終未有成效,列根勝出後,伊朗卻立即釋放人質,二者的巧合,始終讓人聯想。

然而,也不是每次在選舉年10月發生的突發事件,都能左右大局。例如1968年大選期間,美國深陷越戰泥沼,即將離職的民主黨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為給黨友候選人韓福瑞(Hubert Humphrey)造勢,在10月尾突然宣布,即時對北越進行大規模轟炸,再隨即開始與北越和談。這聲明旨在讓共和黨候選人尼克遜措手不及,因為他一直承諾「上任後將立刻終結越戰」,以此作為政綱的最大賣點。

最終韓福瑞仍未能擊敗尼克遜,有分析指當時尼克遜的核心幕僚基辛格,已預見詹森的聲明只是虛張聲勢,自己卻開始與北越接觸,讓北越領導人「支撐到尼克遜當選後進行更有利的和談」,而民眾也不相信民主黨有能力終結越戰。諷刺的是,尼克遜上任後,也並未立刻終結越戰,不過米已成炊而已。

另一個較近期的例子,則是1992年大選的老布殊vs克林頓。當年投票日前4天,爆出伊朗軍售醜聞,列根政府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曝光,老布殊正是列根的副總統。醜聞對老布殊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不過分析普遍認為,他過分注重海灣戰爭、忽視國內經濟形勢,加上獨立候選人佩羅特(Ross Perot)分票,才是敗選的最重要原因,「驚奇」出現前,早敗局已定。

個別網民可抗競選團隊

後來,老布殊的兒子喬治布殊(George W. Bush)也曾遭遇「十月驚奇」:2000年大選前夕,民主黨候選人戈爾(Al Gore)陣營爆出他曾因醉駕被捕,引起嘩然,但小布殊立刻召開新聞發布會解畫,危機處理得當,最終還是勝出。

說了這麼多,究竟在今天的大選,「十月驚奇」的殺傷力還有幾何?澤利澤就認為,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隨之產生的網絡政治世界,會讓「十月驚奇」有更戲劇性的效果。須知傳統意義上的「十月驚奇」,都是由雙方團隊策劃、或因勢利導發動傳統媒體宣傳,因此儘管是「surprise」,本質上還是有組織、可預測的。但在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能通過網絡發揮「自媒體」作用,從訊息挖掘到輿論渲染,每個網民的潛在影響力,已不亞於昔日的一整個競選團隊,而個別網民行為,自然比團隊組織更難預測,橫空出現的大新聞,很可能來自不知名網民。此外,儘管美國大選是內政,但在全球政治高度交接的21世紀,「外國勢力」干預美國大選不再是天方夜譚,例如最近俄羅斯就成為黑客,大規模參與對美國民主黨的輿論攻擊。外國勢力要影響本地媒體很難,但要在網絡世界製造「驚奇」,則容易得多。

借助醜聞製造「驚奇」

在今年10月,我們可以期許出現哪些「驚奇」?

第一個可能性是美國國內發生大規模恐怖襲擊,尤其是「獨狼式恐襲」,某程度上,特朗普的整個競選策略,就是等待這一天的出現。一旦它真的出現,並且有移民人口牽涉其中,特朗普陣營毫無疑問會用「國家安全」議題進行大肆宣傳,並對民主黨的外交、移民政策加以抨擊。出於恐懼,美國選民的立場可能大幅度改變,倒向鼓吹「美國人優先」的特朗普。而能夠製造驚奇的除了國內恐怖分子,我們還不能忘記「外國勢力」。

另一方面,民主黨希拉莉的「電郵門」雖然已被炒作到疲勞,但也不能排除還有後續發展,因為遊戲玩家多了第三方:維基解密。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在這次選舉不斷出招,「造王」意向明顯,聲稱手中掌握了大量不利民主黨的訊息,待價而沽/拋售,假如真的有重磅炸彈在最後關頭出現,也不是不可能影響選情。不過,觀乎他早前的「爆料」內容,例如希拉莉和「伊斯蘭國」(IS) 的「默契」,則只屬隔靴搔癢,對選情不會有根本影響。

自由派精英壟斷的美國主流媒體,則異常積極的要令特朗普失言醜聞成為「十月驚奇」,但究竟有沒有效,卻是未知之數。特朗普多年前的侮辱女性錄音曝光,黨友紛紛割席,看似是重創;但想深一層,一個花花公子形象的富商有眾多女伴、玩女人,究竟在一般人心目中有多「驚奇」?他的說話,甘迺迪就說得更露骨。究竟在公開表態之外,有多少美國普通人真的不能接受?當然有,但主要都不是特朗普的選民,除了南部福音帶的親共和黨保守教徒。但他們同時也有不少雙面性格,會否因此離棄特朗普,尚難斷言。反而特朗普陣營嘗試從中製造自己的「十月驚奇」,打悲情、親民、坦率牌,對草根宣傳自己的真性情,繼續宣傳對手「離地」、虛偽、雙重標準,不惜徹底放棄傳統精英階層,而劍走偏鋒。假如這套路能贏得選舉,才是美國選舉歷史上最大的「十月驚奇」呢。

 (編者按:沈旭輝最新著作《平行時空2 – 解構本土主義崛起的世界》現已發售)

歡迎訂閱:實體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