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5月10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創新發明成績麗亮! 中國經濟再上層樓?

一、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盛衰, 「關乎全人類福祉」,舉世關注,是情理中事。

對於內地的經濟數據,一來報上引述已多,二來其可信性存疑,筆者因此不在這裏重述。筆者要指出的是,中國經濟經過長期高增長,無可避免會出現生產設備過剩、生產資源及存貨堆積、貨幣供應增長過速以至信貸泛濫等常見於資本主義世界的老問題。與資本主義世界不同的是,社會主義中國絕不會讓衰退遑論Decession(這個九十年代初出現的名詞,也許大家早已忘掉;此字有身處衰退〔depresion〕而面對蕭條〔Recession〕之義)的出現,因為這會重擊負責指導市場、規劃經濟發展的領導人的威望,亦可能引起「民變」,輕則釀成社會不和諧,重則會動搖政權的穩定性。因此,北京會盡一切辦法,令內地經濟持續增長,儘管速度稍緩幅度不若過去。

內地經濟能否在上升軌跡中運行,從國際大炒家的言行看,可說莫衷一是,看淡和唱好之聲交滙。以本報這幾天刊出的訊息,著名基金經理伊坎(C. Icahn)甚為悲觀,以身作則,拋清把盈利前景寄望於中國市場的股票;另一名期貨大炒家(美其名為「商品大王」)羅傑斯(T. Rogers),則大大看好內地經濟前景,不僅他的公司持有大量內地股票,連他兩名女兒的退休賬戶(信託基金?)亦如是,並聲言是「長期持有」。不過,這些名實相符的大鱷,在買賣前是不會透露其市場決策的,他們都在買賣後才把購進或沽售情況和大眾「分享」……。伊坎便是個顯例,他在購入「金蘋果」後和沽清「爛蘋果」後才公諸於世,那些盲目追隨的人,恐怕都成為他的「踏腳石」!

外滙大炒家索羅斯(G. Soros)看淡中國經濟──說經濟政策也許較貼切──有其道理,因為他認為一個對市場走向稍為偏離國家政策便以行政甚至政治手段干預市場運作的政府,經濟不會有好下場!不過,這是以資本主義規律,評估國家指揮市場經濟的「偏見」;換句話說,在自由市場,若政府粗暴地操縱市場,必無好結果,但對一切由中央決定的內地經濟,筆者認為索羅斯的論斷,長期也許正確(但「長期而言,大家都一命嗚呼」,「長期」因此沒有實際意義),短中期則肯定「測錯市」,原因很簡單,和許多西方論者一樣,他們均輕估中央集權的力量,已全方位崛起的中國政府的力量,左右短中期經濟去從,是綽有餘裕的。

二、

筆者對內地經濟的看法,有淡有好。

先談看淡的一面。

內地當前的經濟策略,強調「供給側改革」,這與西方的「供應方面經濟學」類似,這種政策取向是對的,然而,決策者也許未想、也許不想提及的是,一孩政策的惡果已經浮現──這可不是孤家寡人沒有兄弟姊妹這麼簡單──此為二十至五十九歲的人口已快停止增長,那對從出口轉型至內部消費的經濟形態,大為不利。五十九歲以下二十歲以上的人口,是「內部消費」的生力軍,如今這支「生力軍」開始「縮水」,對消極的消極影響,可想而知。

人口統計顯示,從一九七三年至二○○八年間, 進入勞動市場的成年人,每年平均為一千二百五十萬,那意味每年有新增千多萬物業、汽車以至形形色色耐用及非耐用物品的準買家,他們的消費帶動經濟增長,不言而喻。從二○○八年起,每年投入市場的成年人萎縮率達百分之九十五;至二○一八年,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是長期下降的開始,而下降可能持續二十年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揣測或估計,而是根據人口出生率及在沒有「淨移民」(只有移民外國、極少外人移居中國)的情況下推算出來的實際數字。這種人口趨勢,等於說從二○一八年起的約二十年,成年消費者人數漸次下降,這對經濟增長肯定有負面影響。不但如此,這種趨勢意味,對經濟已不具或只有極少積極功能的六十五歲後人口逐年增長,那會加重政府(如果有健全老年福利政策)財政負擔而最終由全民支付即增加工作人口的稅負……。再寫下去便是社會甚至政治問題了……。

內地經濟當然仍有樂觀一面。

中國製造業從低成本向高科技轉型,目前處於過渡期,成績並不耀眼,不過,由於有一支高學歷的工作隊伍、有龐大的本地市場,加上資金充沛及掌握無限資源的政府直接介入,前景令人刮目相待。

麥肯錫(麥健時)顧問公司去年底在一份題為〈試說中國創新發明的威力〉(Gauging the Strength of Chinese Innovation)的報告,詳盡評介了內地在科技創新發明方面的優勢。其結論是到了二○二○年,創新發明的經濟效益可增國民毛產值(GDP)二至三個百分點,約等於屆時GDP三成半至五成的增幅!創新科技的發展,有望可吸納大部分因淘汰「殭屍(低效率)企業」而失業的勞動人口。

在一九九四年至二○一四年,中國投入研發(R&D)的資金,從佔GDP的百分之零點六四,於二十年間增加至百分之二點○五,政府的目標是,二○二○年此比例增至百分之二點五;以購買力平價(PPP)為基礎,中國在研發上的投入,約佔全球的百分之二十──日本約佔百分之十、德國約為百分之七;據經合組織(OECD)的推算,到了二○一九年,中國將成為在研發上投入最多資金的國家。

在科研人才的培訓上,中國亦位於世界前列,理科畢業生佔總體大學畢業生百分之四十九,緊隨其後的美國為百分之三十三;到了二○三○年,中國勞動人口中百分之二十七有大學學位,為世界之冠;不但如此,由於內地就業機會較佳,「海歸」人數從二○○○年的九千一百二十一人,增至二○一四年的三十六萬多……。

在專利註冊上,中國增長之快,亦是世界之最,根據歐洲專利局(EPO)的數據,在二○○五至二○一四年,中國申請專利的個案增長十倍;二○一四年向EPO申請專利的二十七萬四千一百七十四宗個案中,中國佔了二萬六千四百六十二宗(約為總數百分之九);去年的情況更上層樓,EPO所收有關申請個案增百分之十八點二,來自中國的增百分之二十二點二。去年八月五日,本欄談中國創新經濟的題目為〈舊經濟強弩之末 新經濟成敗難測〉,現在看來,新經濟成功機會已不難測。

儘管金融界對中國經濟前景不樂觀(去周五《經濟學人》的社論更指出北京應停止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部署,不然會弄巧反拙,釀成債務危機),但仍有眾多外資科技公司把新科研項目帶進內地,在二○一○年一月至二○一四年十二月,有投資額達五十五億美元的八十八宗新項目投入內地市場;同期投進美國的只有約三十億美元。

上述這些數字十分枯燥,了無讀趣,但它們說明中國在創新科技方面,已急起直追且有成為世界第一之勢;只要政治穩定、社會和諧、東海台海南海等(第一島鏈)無戰事而香港不再有「動亂」,中國經濟成功轉型,可以預卜。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