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3日
美孚新邨是眾所周知的中產社區及住宅群,亦是香港二手樓市成交指標。居住環境空氣清新、交通方便、配套完善;隨意便能列舉的種種優勢,是美孚人喜愛長期區住這個社區的原因,亦可想而知美孚對區內外居民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不過,自從去年9月後,美孚變得從此不再一樣。在大約半年前,法政匯思召集人任建峰曾經在報章撰文以「向蛇齋餅糭宣戰」為題,提到美孚已經被建制派議員以蛇齋餅糭等手段,無孔不入地滲透至每個角落。文章刊登一個多星期後,有一班美孚街坊毅然走出來,決定成立地區組織「美孚家.政」,希望透過默默地深耕細作,關心社區,宣揚民主理念,扭轉局面,令更多「離地中產」逐漸覺醒。
政治與「離地中產」
在香港,中產佔全港家庭一半以上,可謂是整個香港經濟發展中的中流砥柱,他們同時造就亦受惠於香港70年代經濟起飛,憑着各人自己的努力與汗水,成為各專業領域的管理層,或憑着其專業認可而能在社會上佔一席位,更過着理想而舒適的生活,這就是香港人引以自豪的「獅子山下」精神。隨着年月過去,當大家生活穩定後,彷彿遺忘了自己其實是生活在政治與民生並存的二元空間,面對社會的不公事情,中產常被指是最冷漠的一群,雖然在社會不公事情上,中產受害最多,但會挺身而出的行動卻最少,這亦是「離地中產」一詞出現的原因。
兩年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指出,喝咖啡及看法國電影已經是中產的一分子,筆者已發現這個政府不知民間疾苦。同樣地,當我們住在中產社區,獲得舒適的生活環境之後,有些人便開始把社區內的民生事務變得政治化。原本區議員的角色是以服務區內市民日常生活及設施為本任,但區內市民經常發現他們只在跟物業管理公司及業主立案法團合辦蛇宴,甚至借大型屋苑的優勢常辦「蛇齋餅糭」,使居民覺得他們為的不是大家的日常利益,而是你們手上的選票。
可悲的是,此舉已使居民完全磨滅了自身對社區的關係和想像空間,令區議員由服務社區的工作,變成贈送政治禮物的地方。更令人譁然的是,區內的中產看到這種情況竟然是無動於衷,甚至更依附權貴以圖建立關係。但筆者在美孚看到的是,區內道路殘缺不堪,在公眾地方有堆積近兩米高的垃圾,衞生環境惡劣卻無人理會,真心地問:這是中產追求的生活環境嗎?
「美孚家.政」已經成立半年多, 在區內的工作中,我們希望能灌輸公民意識,盼望令「離地中產」變成有靈魂的中產,透過行動喚醒街坊,實行自己社區自己救的精神,並透過由下而上的民主力量,改變社區現況。
後佔領的地區組織
筆者亦發現,自去年佔領運動後,已經有愈來愈多關注中產的地區組織成立,以太古區為例,今年初便有地區組織Our Community at TaiKoo誕生,其理念亦與「美孚家.政」相近,希望透過組織地區活動,鼓勵居民參與社區事務,把生活與社區建立關係。今年年底的區議會選舉便是對中產的一個挑戰,在經歷過風風雨雨後,究竟中產仍然只是在喝咖啡?還是能夠實踐自由意志行使投票的權利?在歪理當道下,市民能否作出正確的選擇?筆者估計,閱讀本報的都應是有識之士,並對社會脈搏相當了解,相信在這次大事件中,政治、民生和你必定不會缺席。
本欄逢周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發展,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美孚家.政組織聯絡人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