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8日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市監總局)昨在官網宣布,「CCTV國家品牌計劃」廣告用語涉嫌違反《廣告法》,市監總局當天約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廣電總台),並已責成北京市監局立案調查。這是有「中國最強喉舌」之稱的廣電總台首次被公開約談、調查,相關項目更是央視吸金大殺器,消息震撼內地輿論。
誤導消費者 破壞公平競爭
市監總局昨罕見地連發兩則公告披露消息,直稱「『國家品牌』作為廣告用語違法!」總局表示,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媒體和企業在廣告中宣稱所謂「國家品牌」,既誤導消費者,又破壞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對此,群眾反映強烈。
「利用『國家』名義為企業品牌背書,涉嫌違反《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廣告法》明確禁止在廣告中使用國家機關名義和『國家級』用語,規定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不得在廣告活動中進行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爭。」總局公告指出,廣告用語使用「國家品牌」,實質就是在使用國家機關名義及「國家級」禁用語,易使消費者以為「國家」為企業背書,對其產品質量、性能、功能產生誤導性認識,造成不公平競爭。
問題產品 繳費入選受質疑
另外,總局更嚴詞譴責央視利用「國家品牌」售賣廣告資源,開展商業營銷,是「人為地將企業分為三六九等,擾亂市場競爭秩序」。而且消費者出於對官方媒體的信任,對入選「國家品牌」的企業會更加信賴,往往將所謂的「國家品牌」作為選擇企業產品的重要依據,「給消費帶來極大誤導,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特別是個別問題產品繳費入選所謂『國家品牌』,更是引發社會廣泛質疑。」
總局認為,央視用國家名義為企業擔保背書,發布違法廣告,最終也會損害自身公信力。最後,總局引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所稱「廣告宣傳也要講導向」,強調愈是影響力大的媒體,愈要發揮帶頭作用。
嚴詞抨擊 矛頭直向管理層
被約談的廣電總台是中國重量級機構,去年3月由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合併組建而成,台長是中宣部副部長慎海雄。
廣電總台定位「黨、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無論是影響力、級別還是對中共的重要性而言,都是中國最強傳媒。
而市監總局也是同期組建的大機構,合併了國家工商總局、質監總局、食藥監總局,以及接收了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等相關權限。市監總局局長張茅下月滿65歲退休年齡,外界關注總局發動此次「戰役」並公開化,應有更高層的授意,不排除矛頭直指廣電總台高層。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央視巧立名目 實為吸金新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