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剩餘時間:14天20小時

2024年5月3日

區玉輝、楊倩 商管啟示

【30天免費閱讀】香港慈善中心的未來構想

延續上一期建設香港慈善中心的討論,筆者近期就慈善創新、共建慈善中心進行研究,走訪慈善界各持份者,有感當前香港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並存。

香港沒有專門的慈善法,慈善事務涉及政府部門多而分散。不少意見認為,目前稅務條例第88條已不能完全適應慈善模式創新的需要。亟需更多創新慈善工具和架構出台。除了支持傳統慈善,亦要為創效投資(impact investing)、公益創投(venture philanthropy)等新型慈善模式創造有利環境,提供誘因。推動香港成為創效投資樞紐,吸引更多從商業角度推動社會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投資基金來港。然而,複雜多變的地缘政治格局也為香港慈善事業帶來不確定性,影響了潛在捐助方的信心。

唯有透過合作、創新和尊重自主性,才能真正達成以愛滋養城市的理想,只有多管齊下、標本兼治,香港的慈善事業才能行穩致遠。既要落實政策法規的頂層設計,也要重視生態系統的培育和分層支援;善用本地資源、同時要連接亞洲乃至全球;供給側要完善專業服務,推動創新,需求側要開拓資金來源,對接捐贈主體。同時保持開放中立,加強溝通協作,消弭分歧。

香港具備發展成為慈善中心的潛力,當務之急是就願景凝聚共識,方可以獲得各方信任和積極參與。這需要政府、慈善界、企業、社福界、學術界等多方攜手。筆者姑且做出以下建議:

短期方面

複製慈善網絡
以目前一些慈善機構、基金會之間的安老、海洋生態等慈善網絡為參考,鼓勵就更多不同議題成立慈善網機構絡,以協調各方合作和知識共享。由業界為主導,政府作為支援角色,可為各慈善網絡分擔一些營運成本,甚至提供配對資金;共同促成一個鼓勵創新和合作的生態圈。

建立慈善孵化器
協助新的慈善機構發展、成長和擴大影響力,未來這些機構可以成為連接政府、私人慈善資本和慈善項目的重要橋樑。同時為慈善界提供培訓課程、諮詢服務、知識分享平台等,協助他們緊貼環球最佳實踐,提升慈善組織的專業水平。商界、慈善界、學術界、專業服務業合作培育更多慈善人才。

搭建對接平台
成立慈善中介平台,整合各方資源,連接投資者和有潛力的慈善項目,滙聚慈善基金會、捐助者、社企、NGO等,促進交流合作、資金流動。金發局旗下香港財富傳承學院計劃中的iLink平台似乎有這樣的野心,但如何令一眾基金會和NGO毫無保留地分享他們的項目以及捐贈預算等資料,是尚待解決的問題,不是舉辦路演就能搞定的事。合作講求彼此信任、理念一致,在慈善領域尤甚。

面向國際發出明確信號
要將香港打造成亞洲慈善資訊和協作的樞紐,除了服務本地,還應發揮國際視野和網絡優勢,既要要深化與內地慈善事業的聯動,也要立足香港,放眼全球。吸引國際性慈善基金落戶香港,並加強與亞洲慈善組織和捐助者的聯繫交流,引入區域性項目和資金。同時鼓勵和支持本地慈善組織「走出去」,在區域性、全球性平台發聲。

中期方面

審視現行政策 消除障礙
評估現行政策,找出阻礙慈善及創新發展的部分,適當更新優化;簡化行政程序,消除慈善機構和影響力投資者面臨的障礙,例如稅務和監管方面的問題。

推動創新慈善工具和架構
積極提供誘因鼓勵慈善捐助和社創投資,例如探索社會影響力投資的稅務優惠,鼓勵企業將ESG投入與支持社企相結合。政策激勵的同時,政府也應整合相關職能,成立專責統籌部門,加強跨部門協調。

發展專業慈善中介服務
隨着慈善市場日趨多元,宜建立類似服務天使投資者的專業網絡,作為中介機構去服務及推展慈善活動。相關中介可在項目篩選、影響力評估、資金對接等方面提供專業指引,促進供需精準匹配,幫助業界解決資金對接等難題。應善用本地機構機構例如優勢,做好更細緻的分析、分層、分類,例如發揮香港賽馬會在夥伴配對、項目篩選、能力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和資源,共同推動慈善發展。亦應適當地引入海外先進團體的經驗。

各界要就香港發展慈善事業和影響力投資的的目標以及行動計劃逐步達成共識,不僅是政府、慈善機構、基金會,還包括商界,明確方向有助建立信心,齊心投入。

長期方面

立法移除障礙
各方應因應新興慈善形態如創效投資、社會企業、ESG投入等,重新審視和敦促修訂相關法例,制定清晰的法律框架有助于為慈善創新「鬆綁」,釋放更大發展空間。例如借鑑英美經驗,在法律上確立社企的獨特地位,在管治、財務、稅務等方面給予一定彈性,讓其能更好平衡社會使命和財務可持續性;B Corp或可作為另一種參考模式;未來又是否能夠將ESG申報納入免稅範疇呢?無論如何,立法要審慎進行,廣納各方意見,平衡規管與自由,避免窒礙創新。

疏通跨境慈善渠道
很多在港家族基金會和慈善機構都有意捐助內地項目,而他們反映向國內捐贈近年尤為困難。有業內人士建議香港可考慮向中央爭取在港合規慈善機構的「綠色通道」,建立慈善業的「北向通」捐贈渠道,簡化向內地捐贈程序,為在港成立家族辦公室增添吸引力的同時,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慈善樞紐的地位。

攜手向前是關鍵

香港悠久的公民社會和慈善發展經驗,是本地引以為傲的資產,政府為慈善領域創造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的同時,應避免過度干預。這樣慈善組織、基金會方可以更有信心地與政府合作,共同推動香港成為一個真正的慈善中心。

總括而言,香港要成為慈善中心,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開誠布公地溝通,凝聚共識,在規劃願景、法規政策、平台載體、跨境渠道、能力建設等方面協力而為。恰逢以探討如何通過創新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主題的「S+社聯會議暨博覽」這兩天在灣仔會展舉行,是聆聽慈善業界聲音、進行政策討論的良機。隨着ESG和可持續發展浪潮興起,筆者相信香港把握機遇打造區域乃至環球慈善樞紐,正當其時。

作者區玉輝為香港中文大學家族企業研究中心和創業研究中心主任;楊倩為香港中文大學家族企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