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7月17日

馮家彬

解構股災元兇

上海A股在1990年出世,25年來,有起有跌;但真正稱得上「股災」,我看這還是第一次。6月中以來,在短短半個月內暴瀉40%市值;加上過千家公司停牌,這不是股災是什麼?

港府當年打大鱷也被批評

自從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呼籲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之後,人民銀行、中證監等監管機構頻頻出招,五花八門,令投資者目瞪口呆,眼花繚亂;期間,還數次將之跟1998年香港政府打大鱷之役相提並論,現在就先讓我們重溫一下。

1997年股災,源於東南亞金融風暴,索羅斯等國際大鱷炒家圍攻,泰國、印尼相繼失守,被迫放棄固定滙率。

食過番尋味,大鱷轉而衝擊香港,手法是低息借入港元,外滙期貨沽港元,拋空股票期指,散布謠言,令股市暴跌。

起初,任志剛狂加息對付,隔夜錢由9%扯高至300%,但這是飲鴆止渴,樓市冧、股市冧;直至1998年8月,港府重拳出手,買港元,揸期指,動用外滙基金1000億元,掃藍籌股;至11月25日,指數升回至11000點;期間再改例,大加期指按金,調低持倉申報額;再加上俄羅斯金融公司出事,才令大鱷認輸離場。

我還記得,在政府出手期內,當時大部分輿論、 報章都批評政府干擾市場,指控違背自由經濟等等,情況有點像今天批評中國政府一樣。因此,當中央「撥亂反正」之後,我相信輿論風向最終總會轉過來的。

內地監管部門可向港學習

至於這次股災,我覺得毋須過於複雜化,元兇主要兩個:

一、成也資金、敗也資金。在短短3個月內,上證指數由3月約3200點開始一口氣升至6月中的5166高位,升幅達60%,誰不心動?在官方媒體吹捧下,群眾相信牛市是國家政策,為加大加速回報, 兩融(孖展是融資,沽空是融券)活動大幅增加。從今年3月開始,孖展總額激增,至6月高峰的2.3萬億元,與此同時,也抽乾了市場資金。

二、高處不勝寒。上證A股,撇除估值偏低的金融股,平均P⁄E超過40倍,深圳A股60倍,創業板更超過100倍,AH股差價擴大至40%溢價,造就了大戶埋單計數,套現離場的大好機會;其中最大禍心是只有5年歷史、在2010年才正式推出的「融資融券業務」,特別是三大期貨指數:滬深300、上證50及中證500指數期貨,要作出深度檢討,並要改善監管規則。

在監管機構連環重拳出擊後;再加上希臘債務問題達成協議,風浪不會拖得很久。但在這次股災後,投資者要吸取教訓。

內地監管當局也要從中學習,招數不用多,太花巧反而累事,內地應多向比較成熟的香港股市監管部門學習,進一步市場化、規範化、法制化。

馮家彬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