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1月26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建大灣區金融中心 明日大嶼事在必成

一、

慷慨資本(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兟,本月下旬以「香港我哋家有限公司」主席名義,高調在記招上宣布一項「全民參股打造明日大嶼」的計劃,倡議「全體港人投資……,發債萬億填海建屋」,又指此舉「公平兼贏面高」!這項以「人人有屋住快快建大嶼」的「快靚正」夢想,也許是因為當局於二○一四年推出的「東大嶼填海」策略,不獲民間支持,立法會連五億五千萬元的「明日大嶼前景研究撥款」亦不批出有關;王氏見政府一事無成,遂別出心裁,創議「一人一股 市場集資 公私合作 填海造地 全民安居 青年優先」的大計。可惜,此一意念甚佳(「通往奴役之路」亦然)的鴻圖,據說有份「共贏」的市民固興趣缺缺,學有專精的學者亦大有保留(請讀本報十一月十八日徐家健教授的〈給創新公私營合作幾個問題〉)。昨天的《施政報告》雖有提及「明日大嶼」這件多年未決的懸案,但對王兟的倡議不着隻字,特區政府破例「俯順民意」,顯然不當是一回事。

Y.T. Chan二十四日在網誌《立場新聞》談「明日大嶼」,指出此項類似眾籌(全民參股)的建大嶼計劃,有「尋求玩弄財技以食大茶飯」之嫌,又引述曾國平教授的話:「若到頭來『明日大嶼』成了血流成河的大白象,這購買股份的權利就一文不值」。學者的「慎言」,大家當然應該深思,以這項可說是開埠以來、回歸以還的特大工程,萬一動工期間「有意外」而「爛尾」,損失將由誰承擔?如政府「被迫」出手收拾殘局,動用的豈非納稅人的錢?此一類似「包銷」的問題,若未妥善處理,等於相關風險要由全體港人分擔。政府對此計劃不聞不問,是避免令納稅人捲入此「鴻圖大計」的正確態度。

正如徐教授所說,王兟是「有心人」,雖然「其計」不可行,但政府日後若組織開發「明日大嶼」的顧問委員會或工作小組之類的組織,應請王氏加入。

二、

上引Y.T. Chan的大作,還提到規劃署前助理署長伍華強有關解決本港土地荒的「終極方案」,這位資深專業人士,說的都是不由你不信的事實,而Chan氏質疑「把天文數字的公帑用於效益奇低、成本奇高的填海工程之上」,是否符合香港利益,相信許多港人——包括筆者——都認同。不過,開闢「明日大嶼」的「終極目的」,並非惠及一般市民的增闢土地(如「增加以七成公營房屋為比例的房屋供應」〔原文如此〕),而是為了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更接近」,進而有利「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傳統產業及專業服務優勢」。換句話說,打造「明日大嶼」與國家的發展計劃有關,因此可算是「政治任務」。二○一八年十月十六日本欄評論是年《施政報告》的題目為〈有大智慧填大愚島 有大謀略填(擴)大疆土〉(收《大俠往生》),顧題思義,內容不必重複。

雖然筆者指出「填大嶼」是北京交給特區的任務,但坊間反對之聲,聾人嫌嘈,當時民間發起「守護大嶼聯盟」,萬人上街示威反對,惟「反對無限」,事屬必然;為免港人在此事上「浪費時間」,一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本欄以〈政經正確填大海 金融新城在『明大』〉(同上書)為題,提出贊同此計劃的四點理由,這裏重刊「第三點」,也許仍有點「說服力」:「不過,為了『擴大疆土、紓解屋荒』,用盡『埃及妖后的嫁妝』又如何?!只要用得其所,花光才是道理。試想,二○四七年『合體』或此前併入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成為國內或區內唯一一個市政府有巨額儲備的城市,那將成何體統?一來有人會因此對英國殖民地的『遺澤』念念不忘;一來其他城市相形見絀,足顯北京領導無方?有念及此,香港多年累積的盈餘,在大規模基建如『明大』中耗光用盡,豈不多全其美!對此大幅新增土地,根據現有的計劃,會建設成一個盡顯公平社會(公私住宅『七三比』)的社區,而四千萬方呎商業樓面土地,約為中環八成,與倫敦金融城(The City of London)及紐約曼哈頓中心(Downtown Manhattan)不相伯仲。由於可以『度地訂造』,此地也許最宜打造為特區的新金融中心。這樣做的好處有二。第一是,因為地緣關係,此地在『觀感』上更易成為大灣區金融中心,而事實上,建設與大灣區直通的交通網路,只是舉手之勞;第二是,可有序地取代令人很難不懷念英國的中環……。由於硬軟設施一流,『明大』金融城肯定有取代中環的實力(數十年後,中環也許會變成現今的直布羅陀)!『明大』還有一項今人還未領悟的妙處,此為此地的地名街名及中資背景的商住大廈名稱皆可與內地看齊。該取什麼名(應該具中國土特產特色),專家自有主張,但那些帶着殖民地色彩的名字不復見,則可肯定。」

三、

相信以上所寫,有點道理且接近現實,正因如此,有政治任務在身的特區政府,才會置民間反對以至非建制立法會議員的「拉布」於不顧;而這亦是伍華強以至王兟以提供大量住宅土地的建言,被當局嗤之以鼻的根本原因(伍王二君誤解填大嶼的目的,因此才在增建住宅上着力)!一句話,填大海造大島的大計,提供大幅公屋土地,不過是不一定會實現的副產品而已,把之打造成一個與英國毫無關係更無半點殖民地痕跡且具中國特色的大灣區金融城(環島大路最好稱為「大大大道」),是香港特區獻給祖國的最佳禮物!

以當前赤字浮現的財政狀況,為填「明大」耗盡多年儲備,不足為奇;不過,只要香港仍是「金融中心」,集資固非難事,加上大有加稅餘地,因此填大嶼的財政問題不是問題。事實上,香港加稅,事所難避,因為當局若有財政壓力,便只能在稅務上動腦筋,而提高稅率、增加稅項,不過是向大灣區其他兄弟城市看齊而已。成為大灣區一員之後,不能想像香港有財政盈餘而稅率低稅項少,這類得天獨厚把區內其他城市比下去的優勢,相信會有序地逐步被消失!

僅存一兩名點綴民主氣氛反對派的立法會,其財務委員會周五以絕大多數票通過「明大」前期研究撥款,應無懸念;而更多有關撥款,必然陸續有來且能順利過關;積極地DQ議員,目的在此。今後非建制派港人能夠做的,是「監督」有關撥款的經濟效益(購買材料〔如海砂〕及建築工程是否公開招標是關鍵),不過,這只是理論上的推想,在實際操作層面,而港人已無能為力!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