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1月26日

社評 社評

吸引港青北上就業 成敗關鍵在於港商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在立法會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內容涵蓋多項措施,其中一個重點是推動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所提供潛力巨大的機遇。

林鄭提到,中央支持香港與深圳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深圳園區和位於落馬洲河套的香港園區,實踐「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與深圳政府正研究,在香港園區首批樓宇落成前,由香港科技園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福田科創園區的部分地方,讓有興趣開展大灣區業務的機構和企業先落戶深圳科創園區,推動港深兩地的產業生態鏈,為香港青年人創造大量的就業和創業機會。

至於如何吸引香港青年人北上就業,《施政報告》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及「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亦有為期五年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估計動用二十億元。「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香港大學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二千個。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該計劃將在年底推出,包括一千六百個一般職位,及四百個創科職位。相關企業須為每個一般職位提供月薪至少一萬八千元,政府補貼一萬元;創科職位月薪至少二萬六千元,政府補貼一萬八千元。政府不會規定職位階級,整個津貼期為十八個月,計劃完結後企業可繼續聘請有關員工。

吸引港青北上就業動機良好,津貼計劃不失為值得一試的實驗,成功的話日後可以強力擴充。計劃可取之處是「內地港商聘用港人」,解決港青北上就業難以跨越的第一步,畢竟香港人不容易貿貿然跑到內地向中資企業敲門求職,而政府津貼則可平衡中港兩地的薪金差距。

不妨這麼說,港青北上就業的先決條件是港商在內地蓬勃發展,只要有利可圖的港商願意聘請港人前往內地工作,一切自然水到渠成。這情況,就好比台商前往大陸投資,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台灣人「西進」跑到對岸工作,高峰期多達四十三萬人,當中佔了七成任職台資企業,另外三成是先透過台商取得一定經驗後,再轉至內地資本或合資的企業打工。

北京為了吸引台商,推出多項特殊待遇誘因,不過英國雜誌《經濟學人》分析,台灣企業在大陸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恐怕已一去不復返。該雜誌指出,自二○一五年以來,每年從台灣流入大陸的投資金額銳減五成,主要原因是地緣政治,美國政府對許多大陸出口商施加關稅處罰,往往殃及被視作「中國製造」的台商。此外,台商競爭優勢不再,寧波台商協會會長黃聖朝透露,三百家會員沒有一家在大陸成功招標大型政府合約,不是因為他們受歧視,而是大陸企業的競爭力、創新力愈來愈強,已拋離在大陸發展的台商。現在,愈來愈多台商轉移陣地改到東南亞發展,台灣人前往大陸工作也就逐步減少。

台灣人依附台商,同理,香港人依附港商。由此不難預計,吸引港青北上就業的成敗關鍵在於港商能否在內地如魚得水,「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摸對了竅門,餘下來尚有三個現實問題必須面對,其一,怎樣確保港商在大灣區能夠大展鴻圖?其二,十八個月的津貼期過後,如何維持薪金誘因讓香港青年人繼續在內地工作?其三,怎樣把目前的二千個津貼名額擴展至數以萬計?

除了「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之外,《施政報告》提出「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透過非政府機構為二百家青年初創企業提供資助,及向約四千名青年提供服務。今天的初創企業不排除成為明日規模龐大的港商,屆時可望替香港青年人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