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港府醞釀去殖 首務基金改名

余錦賢| 香港脈搏

2022年9月19日

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本月8日離世,港人絡繹不絕前往位於金鐘的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悼念,藝人羅家英更在Instagram感謝女皇庇蔭香港,惹來內地網民批評,要急急拍片道歉。眼見部分港人疑似流露「戀殖」之情,有親建制人士撰文建議去殖。筆者近日聽聞政府內部非正式討論去殖問題,即使尚未有結論,但值得外界思考。

香港回歸祖國已25年,但日常生活仍有不少英治時代的影子,隨手沾來的建築物和街道名稱就有伊利沙伯醫院、彌敦道、皇后大道、羅便臣道等。若然香港去殖,這些市民習以為常的名稱是否一概要抹掉?

據筆者了解,近期添馬內部確曾研究去殖問題,惟並非英殖時期留下來的街道名稱。有知情人士透露,會上提到一條《伊利沙伯女皇弱智人士基金條例》,該法例專為1988年7月成立的基金而訂立,基金旨在促進本港智障人士的福利、教育和訓練,希望提高他們的就業機會。根據基金網頁所載,2020/21財政年度共收到93份申請,涉及金額約1468萬元,撥款總額達958萬元,可見基金頗為活躍。

翻查本港法例,目前有多個帶殖民地色彩名稱的基金條例存在,例如《柏立基爵士信託基金條例》、《麥理浩爵士信託基金條例》、《戴麟趾爵士康樂基金條例》,以及《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條例》等,相關條例涉及的基金各有不同目的,有鼓勵傑出人士繼續進修,有提供康體文化及社交活動設施,亦有資助港人學習等,這些基金同樣不時共襄善舉。以麥理浩爵士信託基金為例,就曾撥款支持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以及推廣粵劇等。

知情者表示,政府內部商議去殖化的問題時,主要針對相關基金法例的名稱,認為香港回歸已有四分一世紀,加上英女皇辭世,是時候研究為法例易名,以突顯中國恢復行使香港主權的事實。至於應當改一個怎樣的新名稱,以至有關基金去向如何,政府內部暫時未有結論。

那麼建築物和街道名稱又如何處理?消息人士表示,添馬內部未有觸及這議題,可能是擔心爭議太大,現階段宜循序漸進,先由較少反彈的地方入手。姑勿論特區政府打算怎樣推動去殖,必須顧及受惠於上述基金的人士或團體,令有關支援不受影響,切忌好心做壞事。

上一篇第三場前廳交流會悄悄延期

下一篇前高官能否為現團隊出「餘熱」?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