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從李家超參選看「全過程民主」

屠海鳴| 維港鐘鳴

2022年4月12日

李家超4月6日辭去政務司司長之後,4月9日正式宣布參加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香港各界對他普遍看好,但他並不因此而感到輕鬆,他表示將會繼續深入基層,了解普羅大眾所想所盼,將民意帶進選舉政綱。

香港《基本法》第四十五條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第一項訂明:「行政長官由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實際情況、體現社會整體利益的選舉委員會根據本法選出,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由此可以看出,《基本法》並沒有規定候選人不少於多少人,而是強調「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實際情況」。

筆者認為,此次特首選舉,無論最終結果是一人「入閘參選」,還是多人「入閘參選」,都是依法依規、公平公正的。

民主是進行社會治理的一種手段。一種民主形式好不好?最終要看能不能實現良政善治。就「選舉民主」而言,不能只看表面上的一時熱鬧,而要從「全過程民主」的視角來評判其效果。透過李家超參選,可以看出在愛國者治港旗幟下,「全過程民主」已在香港開始實踐。

過往的民主選舉並不完美

回歸以來,香港每幾年就會出現周期性的社會震盪,原因之一就是每屆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選民支持誰、不支持誰?是「黃絲」、還是「藍絲」?漸漸形成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立陣營,甚至一家人因為支持對象不同,鬧得夫妻離異、父子決裂、親友翻臉。2019年出現的「修例風波」,就是香港社會撕裂的集中體現。

從表面上看,多位候選人競爭一個崗位「很民主」,但實際情況是,候選人「拉票」進入白熱化時,某些候選人不惜用「一鳴驚人」、嘩眾取寵的「金句」,含沙射影地攻擊對手、抬高自己;某些候選人為贏得更多選票,不惜以捨棄香港的整體利益為代價,爭取部分選委的支持,令選舉成了一筆交易;還有候選人為贏得部分選委的歡心,在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等重大問題上含糊其詞、左右搖擺,甚至以「兩制」之別為由,抵制「一國」之同。民主選舉需要競爭,但如果競爭導致某些人把原則變成了換取選票的籌碼,這樣的競爭還有什麼意義?

換一個角度同樣能看出香港過往的民主選舉不完美。回歸至今,香港的貧富差距拉大,貧窮人口愈來愈多,年輕人向上流動困難,「住房難」長期得到不到解決……這一切表明,「港人治港」的成績單並不好看。這當然有許多歷史原因和客觀原因,但歷屆特首就沒有責任嗎?回歸以來的五屆特首選舉,其中四屆都有兩名或以上的候選人經過激烈競爭。實踐證明,看似「競爭性很強」的選舉,並不能保證選出最佳「治港者」。

「港式民主」須不斷探索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不能照搬內地的民主模式,也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必須探索「港式民主」發展之路。新選制更加注重審核把關,更加注重廣泛代表性,更加注重香港實際情況,更加注重體現香港社會整體利益一一這是新選制與舊選制最大的區別,是探索「港式民主」的有益做法,也將「全過程民主」理念吸納其中。

什麼是「全過程民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指出,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於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沒有投票權,更要看人民有沒有廣泛參與權;要看人民在選舉過程中得到了什麼口頭許諾,更要看選舉後這些承諾實現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規定了什麼樣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規則,更要看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執行;要看權力運行規則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權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監督和制約。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後就進入休眠期,只有競選時聆聽天花亂墜的口號、競選後就毫無發言權,只有拉票時受寵、選舉後就被冷落,這樣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習主席的這段話非常深刻,說到底,就是衡量民主的優劣,不能僅看「選舉」這個環節,要把選舉前、選舉中、選舉後的情況拉通來看,每個環節都要體現民主的核心要義。

以「全過程民主」看特首選舉

以「全過程民主」的視角看特首選舉,不能只看競選期間的「熱鬧景象」,而要深入考察候選人的管治能力。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談到「愛國者治港」時曾講到:「管治好香港絕非易事,沒有點真本領是不行的,管治者肩負的擔子更重了⋯⋯,不僅要愛國愛港,還要德才兼備、有管治才幹。也就是說,他們不僅要想幹事,還要會幹事、能幹事、幹成事。」

夏副主席的這番話直擊要害。選舉不是「秀場」,選特首不是選演員,選舉過程不是為了走走紅地氈,聚焦點也不是才藝表演,特首選舉是要選出善於幹實事、具有管治才幹的人。

李家超在政府工作45年,從一名前線警務督察到警務處副處長,再到保安局副局長、保安局局長以及政務司司長,經歷長時間實際工作的鍛煉和艱難困苦環境的磨練,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其做事幹練的作風,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是當年參與成功破獲「張子強案」,偵破「徐步高案」,成為警界傳奇。

李家超敢於辭職參選,說明他有服務香港的熱忱,有贏得中央信賴和選委會各界別支持的底氣。這些天,已有不少社會人士發聲支持李家超參選。李家超的口才不見得出眾,也不是八面玲瓏之人,這些第一時間公開表示支持李家超的各界人士,應該說是接受了「全過程民主」的理念。相信極大多數支持者並不過分看重李家超在競選過程中會怎麼說的,而是更看重他過往是怎麼幹的。

由此可以看出,香港社會的心態也在悄然變化,更趨於求穩、求實。

在經歷「修例風波」之後,香港急需修補社會裂痕,凝聚共識;在經歷疫情連番襲擊之後,香港急需改善民生、重振經濟。選出一位不唱高調、能幹實事的特首十分重要,但願「全過程民主」的探索能夠開花結果。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上一篇李家超剛柔並濟值得支持

下一篇以結果為目標也須重視過程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